- *余光中。1997。〈狼来了〉。《联合报》,12版,8月20日。
- *余光中。1975。〈听听那冷雨〉。收於《听听那冷雨》。台北:纯文学。
- *余光中。1986。〈剪掉散文的辫子〉。收於《逍遥游》。台北:水牛。
- *余光中。1978。《梵谷传》。台北:大地。
- 赵稀方。〈是谁将“余光中神话”推到了极端〉。新锐文化工作坊,「中国大陆学界现况」。2007年12月19日读取。http://intermargins.net/intermargins/TCulturalWorkshop/academia/intellectual%20field/if17.htm。
- 余光中。1964。《莲的联想》。台北:洪范。
- 余光中。1974。《白玉苦瓜》。台北:洪范。
- 余光中。1974。《聴聴那冷雨》。台北:纯文学。
- 余光中。1987。《记忆像铁轨一样长》。台北:洪范。
- 余光中。1994。《从徐霞客到梵谷》。台北:九歌。
- 陈玉芬。1992。〈余光中散文研究〉。硕士论文,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 汤玉琦。1993。〈诗人的自我与外在世界:论洛夫、余光中、简政珍的诗语言〉。硕士论文,清华大学文学研究所。
- 王名楷。1997。〈余光中之「理想丈夫」〉。硕士论文,淡江大学西洋语文研究所。
- 谢嘉琪。1992。〈余光中诗中的文化认同研究〉。硕士论文,中正大学中国文学研究所。
- 傅孟丽。2002。《水仙情操:诗话余光中》。台北:天下文化。
60年的文学生涯,以「诗人」的身分最知名,以散文的创作最受瞩目,以挑起乡土文学论战的〈狼来了〉最富争议性。代表作品有诗集《莲的联想》、《白玉苦瓜》、《梦与地理》;散文集《听听那冷雨》、《记忆像铁轨一样长》、《日不落家》;评论《从徐霞客到梵谷》。
余光中早期主张以西化翻新中文语言。1980年代,他的诗笔写下许多乡愁诗,如〈乡愁四韵〉,文字简易典雅。1990年代,他用力收纳台湾意象,写出如《梦与地理》的诗作。当他意在表达理想时,壮阔铿锵;描写乡愁与爱情,则细腻缠绵。
余光中对散文的创作追求与实践,如他在〈剪掉散文的辫子〉一文中说:「现代散文要讲究弹性、密度与质料。」在具体的创作行动里,拣择特殊的文字,以双声、叠韵、联绵语等打造语言的弹性;透过繁复的意象、时空的压缩和景象的映衬、重叠、交替,以及长短句的错杂,铸塑出字、词、句的密度;散文字词的品质,决定一篇散文的趣味与境界的高低。〈听听那冷雨〉是集文字技艺炉火纯青的代表作。余光中的散文,写望海乡愁,属意悠长;写天涯游屐,则意趣洋溢;写吾家有女的居家生活,则充满轻松幽默;题材、修辞与风格,俱有可观。
余光中文学创作的成就,在於「文字技艺」的实验,并获得一定的成功。除了诗与散文之外,也从事翻译与评论。他转介不少西方的文学作品,如《梵谷传》、《老人与海》、《英诗译注》等。在评论方面,他运笔犀利,引人注目。1970年代乡土文学论战,他主张清查共产党同路人的工农兵文学,对当时的文坛与文学同好如陈映真、王拓、杨青矗,不无扣「红帽」之嫌,双方壁垒分明的论辩,使得以「乡土」关怀为主题的文学创作身分更清楚,台湾文学从现代主义时期跨入乡土文学时期,形成文学史上的一大转折。
中文关键字: 狼来了 , 工农兵文学 , 游记 , 乡愁 , 蓝星
英文关键字Here Came the Wolf , Literature by the Class of Working, Farming and Soldiering , travel writing , nostalgia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