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古典文学论争

古典文学论争
2011-12-03 09:22:04   来源:   点击:

    日治时期古典文人之间多次的文学论争。张丽俊《水竹居主人日记》记述,1906年(明治39年)《台南新报》主笔连雅堂作〈台湾诗界革新议书後〉,陈沧玉作〈恶伪新学者〉表达批评;又录林南强与某生论台湾诗界革新议;同时期的嘉义文人赖雨若虽认同连雅堂诗界革新议,但认为用词过激,後来纷争平息,作〈读台南新报诗界鱼雁有感咏寄连剑花〉。

    其後,仍有多次大小不等、性质相异的论争。如1922年(大正11年)在《台南新报》「万殊一本」,署名「赋海探侦」者批判有人公然将宜兰前辈李逢时《铜贡赋》擅改首尾者;「通韵先生」批判诗社林立,评诗赏品不公平;「文宗滥权」批判李文宗「惟知有己,不知有人」,「真嵩荛」则为文反驳「文宗滥权」冒名的说法。1924年,连雅堂在《台湾诗荟》批判莘莘学子不当仅以诗人自命,歌舞湖山,润色昇平,主张击鉢吟为一种游戏笔墨,仅可偶为之。1926年,庄孟侯与琐云在《台南新报》为竹枝词的性质与用语论争多日,最後因「鲁连」〈励孟侯君息事书〉而停止争论。

    1935年(昭和10年)宜兰仰山吟社承办台北州联吟会,陈金波向来自台北樱社的诗宗卓老樱关说被揭发,陈金波以新圣叹、宜兰遗老、默人、宜兰生等名,中伤卓老樱及词宗推荐人林子惠,林子惠向法院提出名誉毁损诉讼,《昭和新报》、《东亚新报》、《南瀛新报》都刊载了这项论争。

    1939年《风月报》老秋(林幼春)作〈戏作息争吟寄筑客竝似春潮〉及〈解嘲吟再寄筑客春潮〉、老苍作〈息争吟次韵酬老秋〉、〈梦中吟寄老秋〉,呼吁文人避免论争。1941-1942年间,元园客发表〈台湾诗人的毛病〉,称七大毛病台湾诗人十居其五,造成旧文人对旧诗的自我批判,进而引发林荆南、廖汉臣、林克夫等批判旧文学,郑坤五、王筱庵、黄石辉支持传统文学。

    以上论争主要是旧文人间的的自我批评与反省。广义文学主要采文化之学的文学观,非孝论、墨辨、僧儒论战均属广义的古典文学论战。1925年曾掀起数月的「非孝论」论战,林幼春首先发难,王学潜批判之,张深切称为「小型五四」;非孝论主张超越传统孝道的框架,非否定孝道。

    1927年儒教徒批判林德林违反传统佛教戒律,黄卧松出版5集《鸣鼓集》非难林德林等,此一儒释知识社群的冲突源於彼此对佛教戒律的不同期待,传统文人视佛教戒律为伦常规范,林德林为开拓佛教新内涵而与儒者论辩,甚至公然举行佛式婚礼。1930年儒学、墨学论战可视为传统文人对新文化挑战的一种回应,儒墨调和论者认为冲击的纷争时代,当打破「独尊儒学」的窠臼才能截长补短,墨学批判者主张「西学东渐之今日」宜固守儒学,二派对学问优先的次序主张不同。

    中文关键字: 新旧文学论争 , 文学论争 , 文学论战

    英文关键字Classical Literary Debate , Modern and Historical Literature Debate

    参考资料

    1. *施懿琳。2000。《从沈光文到赖和:台湾古典文学的发展与特色》。「文学研究丛刊」1。高雄:春晖。
    2. *黄美娥。2004。《重层现代性镜像:日治时代台湾传统文人的文化视域与文学想像》。「麦田人文」93。台北:麦田。
    3. *翁圣峰。2007。《日据时期台湾新旧文学论争新探》。台北:五南。
    4. *翁圣峰。2006。〈一九三○年台湾儒学、墨学论战〉。《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学报》,19(1):1-21。
    5. *江灿腾。1999。〈日据时代台湾反佛教色情文学的创作与儒释知识社群的冲突〉。收於《第二届台湾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南:成功大学中文系。
    6. 翁圣峰。2006。〈「鸣鼓集」反佛教破戒文学的创作与儒释知识社群的冲突〉。《台湾文学学报》,9:83-104。
    7. 黄卧松编。1929。《鸣鼓集初续集合刊》。彰化:崇文社。
    8. 连雅堂。1977。《台湾诗荟》。台北:成文。
    9. 陈淑容。2004。《一九三○年代乡土文学/台湾话文论争及其余波》。台南:台南市立图书馆。
    10. 中岛利郎编。2003。《一九三○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资料汇编》。「文学台湾丛刊」21。高雄:春晖。
    11. *翁圣峰。〈扩清新旧对峙的迷思:论日据时期台湾新旧文学之研究不宜偏废〉。台湾文学研究工作室,「研究学者」。2007年12月1日读取。http://ws.twl.ncku.edu.tw/hak-chia/a/ang-seng-hong/sinku-bunhak.htm。
    12. *翁圣峰。〈一九三○年台湾儒学、墨学之论战〉。台湾文学与文化-Xuite日志,「学术论文摘要」。2008年3月22日读取。http://blog.xuite.net/weng1256/taiwan/5355721。
    13. *江灿腾。〈日据时期台湾新佛教运动的先驱:「台湾佛教马丁路德」林德林的个案研究〉。中华佛学研究所,「学术论着」。2008年3月22日读取。http://www.chibs.edu.tw/publication/chbj/15/chbj1509.htm。

    延伸阅读

    1. *施懿琳。2000。《从沈光文到赖和:台湾古典文学的发展与特色》。「文学研究丛刊」1。高雄:春晖。
    2. *黄美娥。2004。《重层现代性镜像:日治时代台湾传统文人的文化视域与文学想像》。「麦田人文」93。台北:麦田。
    3. *翁圣峰。2007。《日据时期台湾新旧文学论争新探》。台北:五南。
    4. *翁圣峰。2006。〈一九三○年台湾儒学、墨学论战〉。《国立台北教育大学学报》,19(1):1-21。
    5. *江灿腾。1999。〈日据时代台湾反佛教色情文学的创作与儒释知识社群的冲〉。收於《第二届台湾儒学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台南:成功大学中文系。
    6. 翁圣峰。2006。〈「鸣鼓集」反佛教破戒文学的创作与儒释知识社群的冲突〉。《台湾文学学报》,9:83-104。
    7. 黄卧松编。1929。《鸣鼓集初续集合刊》。彰化:崇文社。
    8. 连雅堂。1977。《台湾诗荟》。台北:成文。
    9. 陈淑容。2004。〈一九三○年代乡土文学/台湾话文论争及其余波〉。台南:台南市立图书馆。
    10. 中岛利郎编。2003。《一九三○年代台湾乡土文学论战资料汇编》。「文学台湾丛刊」21。高雄:春晖。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台北国际诗歌节
下一篇:利玉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