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台海使槎录

台海使槎录
2011-12-03 09:22:17   来源:   点击:

    清朝首任巡台御史黄叔璥撰,为现存有关清领初期台湾风貌的历史文献中,最完整且最具代表意义者。黄叔璥,字玉圃,晚号笃斋,河北大兴县人,康熙四十八年进士,曾历任户部云南司主事、吏部文选司员外郎,湖广道御史,对少数民族的风土民情颇能用心留意。康熙六十年(1721年)台湾发生朱一贵之乱,清廷有监於其对台湾情势的掌握能力不足,於是决定增设巡台御史一职,专负转达朝廷旨意、奏闻台湾民情之事。1722年二月,黄氏与满籍御史吴达礼奉令巡察台湾。同年六月初,自鹿耳门登岸,此後两年间,黄氏一边鼓励文教,一边考察台湾地方风土民情,其巡行路线自府城始,途经台湾西海岸的笨港(北港),半线(彰化)等地,最後在沙辘社(沙鹿)折返。此次巡察的目的,一方面在巡视朱一贵乱後的台湾地方民情,另一方面则在观察汉番关系,特别是当时新纳入清廷治下的中部平埔各族(如拍布拉、巴布萨、洪雅族等),其生活、民情、地理环境、劳役状况等,皆为黄氏旅途所关注之重点。黄氏在台两年,1724年任满後,他将任职御史这段期间关於台湾的种种见闻汇撰成书,即为《台海使槎录》。

    《台海使槎录》共八卷,分为〈赤崁笔谈〉,〈番俗六考〉,〈番俗杂记〉三篇,主要印行版本有乾隆元年传刻版、南海孔氏刻本、文渊阁四库本等,而以畿辅丛书谦德堂本(1879)与台湾银行经济研究室版本(1957)最为通行於世,一般研究本书的学者多采此二版本。在这八卷书中,黄叔璥秉持着经世致用、崇实黜虚的精神,对台湾的地理与人文环境进行了深入的考察。黄氏的记述方式采「风土志」的形式,凡叙述一地事物时,首先描述该地的地理形势与特殊物产,接着记述该地的历史渊源、社会风俗与政治军事状况,也就是透过对地理的描述,达到对一地整体环境的综合通观。由於作者身为巡台御史的职责,因此本书讨论的范围遍及清领初期台湾的经济、社会、政治、文教、军事各方面,其中的〈番俗六考〉、〈番俗杂记〉、〈番社杂咏〉(作者於巡视番社过程中写下的诗句)更是详尽记载了平埔族的历史文化与生活方式,为台湾史上研究平埔族所不可或缺的珍贵文献,当代对平埔族的研究,多出於本书与《热兰遮城日记》之记述。虽然本书在引用文献上面颇有紊乱之处,且在记述原住民生活方面,仍然是带着汉文化的优越感,以一种「猎奇」而非尊重和深入理解的态度去看待原住民文化,然而其史料价值,与其对人类学、民族学方面的贡献,仍然是极为难能可贵的。

    参考资料

    1. 《台湾文化采风─黄叔璥及其〈台海使槎录〉研究》,台北:万卷楼,2004.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利玉芳
下一篇:古蒙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