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运」是1970年代以来台湾本土化运动在原住民社会的延伸,明确指出原住民是台湾「本土中的本土」,有不容忽视的主体性地位。因此,原住民汉语文学最初的内容,大多以诗歌的形式,一方面为族人所受的人权迫害大声呐喊,另一方面也挞伐以汉人为中心的文化偏见和史观。「台湾原住民族权力促进会」(原权会)第一任会长民歌手卑南族胡德夫(阿勒?路索拉门)的诗歌创作,以及排湾族盲眼诗人莫那能的白话诗,即是最典型的例子。
稍晚的布农族作家田雅各(拓拔斯?塔玛匹玛),以小说的形式生动地描绘了原住民传统文化的崩解,小说〈最後的猎人〉不但开启了原住民文化的文学书写,也获得了「吴浊流文学奖」,成为最早受台湾主流社会肯定的原住民作品。之後的瓦历斯?诺干(泰雅族)、夏曼?蓝波安(雅美族)、霍斯陆曼?伐伐(布农族)、根阿盛(赛夏族)、巴代(卑南族),以及年轻一辈的撒可努(排湾族)、乜寇?索克鲁曼(布农族)等,作品无论是质或量,皆备受文坛瞩目。女性作家利格拉乐?阿(排湾族)、里慕伊?阿纪(泰雅族)、白兹?牟固那那(邹族)、伊苞(排湾族)、董恕明(卑南族)等,也发展了不同形式与面向的女性书写。这些1990年代起接续出列的原住民写作梯队,共同创造了台湾原住民汉语文学的世界。
除了「山海文化杂志社」及其所推动的「文学奖」外,晨星出版社、台原出版社,以及《中国时报》、《联合报》、《台湾时报》、《民众日报》等媒体和出版界的支持,也是原住民汉语文学得以茁壮的重要推手,使原住民作家作品流通市面,培养了一定的读者。作者、出版、市场与读者的互动、成形,稳固了原住民汉语文学的存在。2003年《台湾原住民汉语文学选集》的出版(共7册),不但初步集结了10几年来台湾原住民汉语文学创作的结果,也方便大学有关原住民文学的研究和教学工作。而下村作次郎推动日译的「台湾原住民文学选」,至2008年已完成9卷,由草风馆出版,亦将原住民文学推向国际。
原住民汉语文学虽然采用中文写作,却大量引进族语之汉字拼读,创造了具有各族族语印记的中文语汇;而独特的语法和满载原住民生命经验和文化符号的文学语言,也让台湾文学史多了另一个风貌。
中文关键字: 原运 , 田雅各 , 山海文化杂志社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