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晟
2011-12-03 09:24:20   来源:   点击:

    吴晟:(1944.9.8~)

    吴晟〈关於「晟」可念ㄔㄥˊ或ㄕㄥˋ,一般中学课本采ㄔㄥˊ,但吴晟本人则念ㄕㄥˋ,由於吴晟本名为吴「胜」雄,其音可推〉,本名吴胜雄,彰化县圳察村人,1970年屏东农专畜牧科毕业(现已改制为国立屏东科技大学),拥有诗人和散文家双重身分。

    由於父亲在溪州乡农会任职,母亲亦是典型的农妇,让吴晟时常谦称自己是「愚直乡间子弟」、「戆直而无变巧的农家子」,受过这份生在乡间、长在田里,对自然田野的关注与依赖,奠基了他的择善固执与务实真挚。在国小六年级接触到《新生文艺》後吴晟立即爱上新诗,1960年在他16岁时即以发表诗作,但因过分耽溺於新诗的世界而忽略课业,导自他初中读了两次,高中时代在不识愁味的人生况味下,让他的诗作表现有歌颂、也有感叹,进入到大专,由於冷静的个性,对社会观察入微,与一颗热腾腾的爱心,作品氛围时常流露出观照社会的意味。

    大专一年级当父亲不幸去世後,沉重的生活压力迫使吴晟必须一面工作、一面就学,此时恰好正是现代诗表现晦涩虚无的时代,但吴晟不管文坛上的主流主流如何变化,也不管那些深奥的哲学和创作理论换了几重,他坚持和泥土站在同一阵线的诗人,并严守持本分耕耘属於自己风格之诗;父亲去世半年後,台湾进入白色恐怖时期,在遭遇过「四个警察带着国家安全局的机密公函来家里查问」的经历之後,吴晟年轻心灵蒙上一层厚重阴影,就此创作发展便从摸索走向深具忧患意识的批判风格,林明德曾谓:「在丰硕的台湾新诗中,有关台湾的描述,固然不乏其人,但由於政治上的种种禁忌,往往只能作浮光掠影,欲言又止,深刻的内涵,或强烈的乡土意识,并不多见。在吴晟的诗歌里,历历在目的是,台湾1960~1984年,四分之一世纪的图像。」

    返乡任教後二年,吴晟的现实性走向关注农民文学与乡土诗。作为一个破笠赤足,从田野间走出来的农村诗人,其诗作紧扣咸黑泥土味及辛劳汗水酸臭味,在近百首描写台湾农村社会遭受现代化工商业冲击之後的变貌,吴晟突破过往同类题材的窠臼,确实开启了台湾现代诗另一崭新的风貌和深沉的灵魂,在此量多质佳的成熟期诗作里,他先後获得1970年的中国优秀青年诗人奖与1975年的第二届中国现代诗奖。

    吴晟今从教职退休,专心农事与写作,写作之外,兼任静宜大学中国文学系讲师。他的创作主张以「写台湾人、叙台湾事、绘台湾景、抒台湾情」为主,作品皆从生活体验中酝酿,情境动人并富含深刻哲理,从其创作和出版历程来看,四十岁以前诗文兼写,但以诗歌为主,四十岁以後,以散文为主,当民国72年完成散文集《农妇》四十篇後,《读者文摘》及《书摘》将全书浓缩篇幅刊载,并於16国文字发行各国;而出自《向孩子说》一文〈负荷〉更被选为中学课程教材。着有诗集:《飘摇里》、《吾乡印象》、《泥土》、《向孩子说》。散文集:《农妇》、《店仔头》、《无悔》、《不如相忘》等书。

    撰写者:陈凯筑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吃西瓜的方法
下一篇:吕赫若日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