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的歌
2011-12-03 09:26:07 来源: 点击:
《土地的歌》 向阳(林淇瀁,1955~ ) 台语诗集(台北:自立晚报,1985.8)。收录向阳36首台语诗作,是战後正式出版的第一本台语诗集。本诗集中最早的作品写就於1976年,最晚则为1985年。全书共三卷,分别是「家谱」、「乡里记事」以及「都市见闻」。逐卷另有各篇分类系列书写,诗人在诗题及内容的经营都相当用心,每卷同一篇里的诗题,如卷一「家谱」之「姻亲篇」的〈爱变把戏的阿舅〉、〈落魄江湖的姑丈〉和〈搬布袋戏的姊夫〉,或卷三「都市见闻」之「游侠篇」的〈春花不敢望露水〉、〈杯底金鱼尽量饲〉、〈一只鸟仔哮无救〉以及〈无蜢无意弄鸡公〉等,不仅字数相同,并且紧扣着台湾在地文化的风貌,甚至取材台湾歌谣之题加以运用改造,形成其诗独特的讽喻风格。卷二「 乡里纪事」曾收於向阳诗集《种籽》(台北:东大,1980.4),而卷一「家谱」之「血亲篇」中的〈阿爹的饭包〉更是不断被引用论述及朗诵传唱的歌诗。台湾战後因国民政府实施「国语政策」,在地语言皆被视为「方言」,《土地的歌》出版时,其封面副标题即为「向阳方言诗集」,而相关讨论如附录里,如王灏的文章〈不只是乡音:试论向阳的方言诗〉亦以「方言诗」作为指涉加以论析。七○年代敢以母语言说、甚至写作者甚少,最具代表的诗人为林宗源与向阳;直到八○年代末期至九○年代初期,台语文学运动愈趋激烈,创作者与刊物愈来愈多,台语文学的空间才渐渐开阔。《土地的歌》初版两千本售完,直到自立晚报报社结束营业後,一直没有机会再刷,2002年才由台南金安出版社以《向阳台语诗选》之名重版印出,「方言」或「台语」已可从中看出演变轨迹。整部《土地的歌》犹如一本具有旋律的「民间事件簿」,每一首诗都诉说着一则故事,诗人运用台语丰富的节奏性,敍事般地以声音铺陈出在地图像,并以具批判性的对话拼贴及对政治现实的嘲讽,呈显出诗人在以诗介入社会时,所投射的反抗意识与实践意志,以及其面对自身与大环境时,藉由诗歌反映着时代趋向、辩证着乡土变迁,将民间语言与文学加以构连,让失落的记忆得以从中重生再现。诗篇多有回文与镜象式写作的呼应,看得出延续向阳《十行集》、《种籽》等华语诗集中,图文交融递渐的格律诗风格。向阳在仍为白色恐怖的戒严时代,年纪轻轻就胆敢用母语写诗,且以文学深度绝佳的姿态出版此「方言」诗集,将「母语」推向能够成就「文学」的阶段,不仅其个人在创作意识上堪称先知先觉者,此诗集的出版,更是战後台语文学发展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吕美亲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吴秀丽
下一篇:吾乡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