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在台日本近代汉文人

在台日本近代汉文人
2011-12-03 09:26:41   来源:   点击:

    日治时期日本来台的近代汉文人。清朝割台不仅冲击了台湾的政治、社会、经济等面向的发展,也对文学层面造成重大的影响。其中一个特殊的面向,便是若干日本汉文人的来台;他们藉着汉文为媒介,与台籍文人进行官绅雅集,或徵诗交流,或彼此唱酬,进而促使了台湾文学生态的变革与文学场域的变迁。这群熟谙汉诗文写作的日本人,除总督府行政官、地方首长外,还有官厅吏员、记者、教师、法官、医师、和尚、军官、警察、神职人员、实业家等,数量不少,透过初期报刊发表创作的情形看来,至少超过200人。而如此颇具规模的日、台汉文交流的现象,大抵持续到大正时期而未歇,要到大正末、昭和初,由於日本内地本身汉文学的渐趋衰微,才为新文学者所取代。

    当时曾经来台的日本汉文人,较着名者有森槐南、内藤湖南、中村忠诚、村田诚治、田原天南、籾山衣洲、大桥豹轩(即铃木虎雄)、加藤重任、小泉盗泉、日下峰莲、小松吉久、国分青厓、胜岛仙坡、久保天随、木下大东、佐仓达山、馆森鸿、猪口凤庵、鹰取岳阳、伊藤贞次郎、尾崎秀真、伊藤壶溪、三屋清阴、小野西洲、神田喜一郎、盐谷温……等。

    这群来台日本近代汉文人写下不少作品,其中游台书写更是蔚然成风,如在森鸥外《鸥外全集》、内藤湖南《湖南诗存》、鹰取克明《岳阳百叠韵诗》、早川直义《如矢文集》、石川柳城《稗海槎程》、玉木懿夫《游台诗草》、阪本苹园《台岛诗程》、青山尚文《台湾杂咏》、小野田三径《小野田三径遗集》、三岛中洲《台风杂记》、国分青崖《青崖诗存》、佐藤守门《心锭集》、关口隆正《台湾历史歌》……等人作品集中,皆可获见台湾自然胜景或风土人情之描摹。

    此外,日人同时也与台湾文人多所往来,共同参与诗社活动,如北台湾最大的诗社—瀛社,便常见日人与会;而部分日人甚至自组诗社,如「玉山吟社」、「淡社」、「清流吟社」、「穆如吟社」、「南雅吟社」等,其中成立於1896年(明治29年)年底的「玉山吟社」,是目前所知日治以後日人最早成立的汉诗社,发起人水野遵、土居香国、金子芥舟、加藤雪窗……等,屡招陈洛、黄茂清、李秉钧等台人与会,彼此有着良好人际往来。当然,玉山吟社的首开日治时期诗会先河,对於台湾诗社活动之延续发皇尤具推动作用,有益於台湾诗社活动的再兴与发展,其文学意义值得正视。

    当然,日、台的「同文」接触关系,在文学层面的作用力,并不止於上述引发书写台湾风土诗的热潮,或促使台湾诗社活动振起而已,日本官方更巧妙透过若干日籍汉文人与台人的密切互动,达成宣示政治教化的目的;如1896年,水野遵、土居香国、加藤重任、黑江蛟在龙山寺举行的「观月雅会」;1899年,第四任总督儿玉源太郎在「南菜园」邀宴诗人;1905年,民政长官後藤新平於官邸「茑松阁」落成时,对外徵诗,与台人吟和;1921年(大正10年),田健治郎总督则与台湾诗人茶叙赋诗,并结集出版。这些吟宴,的确有助化解割台後台湾传统文人对於汉文学存灭处境的忧虑,以及异族敌对的殖民处境,强化文学政治功能。

    日治时期日本近代汉文人来台的现象,形塑了日、台之间汉文「同文」关系的复杂化,其中既有殖民统治的怀柔面向,但也不乏跨界交流的互动情境,呈显出多种样貌。

    中文关键字: 小泉盗泉 , 国分青厓 , 尾崎秀真 , 久保天随

    参考资料

    1. 郭水潭。1994。〈台湾日人文学概观〉。收於《郭水潭集》。羊子乔编。台南: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2. 郭水潭。1994。〈日侨与汉诗〉。收於《郭水潭集》。羊子乔编。台南:台南县立文化中心。
    3. 杨永彬。2000。〈日本领台初期日台官绅诗文唱和〉。收於《台湾重层近代化论文集》。若林正丈、吴密察主编。台北:播种者文化。
    4. 黄美娥。2005。〈台湾古典文学史概说1651-1945〉。《台北文献》,151(3):215-269。
    5. 黄美娥。2006。〈日、台间的汉文关系:殖民地时期台湾古典诗歌知识论的重构与衍异〉。《台湾文学研究雧刊》,2 :1-32。

    延伸阅读

    1. 岛田谨二。1941。〈台湾文学の过现未〉。《文艺台湾》,2:2。
    2. 岛田谨二作,叶笛译。1997。〈台湾文学的过去、现在和未来〉。《文学台湾》,22、23期合刊。
    3. 黄美娥。2003。《日治时期台北地区文学作品目录》。台北:台北文献委员会。
    4. 黄美娥。2007。〈殖民地时期日人眼中的清代台湾文学〉。收於《古典台湾:文学史?诗社?作家论》。台北:国立编译馆。
    5. 黄美娥。2007。〈跨界传播、同文交混、民族想像:赖山阳在台湾的接受史1895-1945〉。收於《台湾文学的东亚思考:台湾文学艺术与东亚现代性国际学术研讨会论文集》。陈芳明编。台北:行政院文化建设委员会。
    6. 陈培丰。2006。〈日治时期的汉诗文、国民性与皇民文学:在流动与切断中走向纯正归一〉。收於《跨领域的台湾文学研究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成功大学台湾文学系编。台南:国家文学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吕赫若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