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我军
2011-12-03 09:34:09   来源:   点击:

    (1902-10-07,板桥~1955-11-03,台北)作家、台湾新文学的先驱。原名张清荣,出生於板桥,为纪念厦门一位教授他古典文学的秀才,於1921年改名我军(秀才之笔名)。毕生提倡民族运动与白话文学,是点燃日治时期新旧文学论战导火线的第一人,龙瑛宗誉其为「高举五四火把回台的先觉者」。

    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对士绅阶级采用怀柔政策,鼓励吟诗做对,使台湾知识份子钻研於古典诗词的吟风弄月,以压抑其民族爱国思想与反抗意识。张我军欲震聋发聩、唤醒台湾国民的爱国心智,故以较为激进的方式,於1924年在《台湾民报》发表〈致台湾青年的一封信〉与〈糟糕的台湾文学界〉等一系列文章,强力抨击古典旧文学,并且极力主张白话新文学,如:「诸君怎的不读些有用的书来实际应用於社会,而每日只知道做些似是而非的诗,来做诗韵合解的奴隶,或讲什麽八股文章替先人保存臭味。想出出风头、竟然自称诗翁、诗伯,闹个不休。」、「台湾的诗文等从不见过真正有文学的价值的,且又不思改革,只在粪堆里滚来滚去,滚到百年千年,也只是滚得一身臭粪。」、「台湾的一班文士都恋着垄中的骷髅,情愿做个守墓之犬……」使用「奴隶」、「臭味」、「粪堆」、「墓」、「犬」等攻击性字眼来形容旧(古典、传统)文学与文人,使得短短一年内就出现了92则新旧文学相关的论争文献,引发了「新旧文学论战」。

    除了强烈的抨击以外,张我军也采用「理性的说理」与「柔性的呼唤」使新文学渐渐渗透人心。在「理性的说理」方面,张我军一方面在《台湾民报》将胡适与鲁迅、郭沫若、冰心等人的新文学思潮介绍给台湾的知识份子;另一方面又积极撰述文章,深入解析台湾新文学运动之必要性、民族与爱国之心与文学的关系、文坛的现况与弊端、如何以新的文学内容与形式对文坛与知识份子作具体的改革等,这些思想则表现在《文学革命运动以来》、《诗体的解放》、《新文学运动的意义》、《文艺上的诸主义》等文章里。在「柔性的呼唤」上,张我军自费出版台湾的第一本白话新诗集《乱都之恋》,引起知识份子白话新诗写作热潮。而张我军的小说《买彩票》、《白太太的哀史》、《诱惑》等,以写实的方式洞悉了现实社会的种种问题并拓宽了早期台湾小说创作的题材。

    龙瑛宗指出他的小说:「以纯正的国语描写,观察深刻,不愧为台湾新文学的先锋作品。」张我军的白话小说影响了郑登山、廖汉臣及朱点人等作家;并与赖和、郭秋生代表的「台湾语文流派」、杨云萍等人代表的「受日本影响的白话流派」并列为草创期中小说语言的「三大流派」。

    1975年,张光直(张我军次子)受林海音之邀,将张我军的着作编为《张我军诗文集》;1989年,增订改名为《张我军文集》。1985年,张光正(张我军长子)在北京则编有《张我军选集》。1993年,台北县立文化中心将秦贤次编的《张我军先生文集》收录於《台北县作家作品集》。  

    中文关键字: 张我军 , 中国白话文 , 新旧文学论争

    英文关键字Zhang Wo-Jun , vernacular Chinese , the debate between modern and historical liture

    参考资料

    1. 韩三洲。《张我军、张光直父子的中国心》。中国侨网。2006年7月18日14:07。http://big5.chinaqw.cn:89/news/2006/0718/68/36986.shtml
    2. 责任编辑:王上嘉。《教育WIKI-张我军》。2011年11月11日查询。http://content.edu.tw/wiki/index.php/%E5%BC%B5%E6%88%91%E8%BB%8D
    3. 联合新闻网。《张我军倡五四 白话文学引入台湾》。2009年5月3日。http://mag.udn.com/mag/world/storypage.jsp?f_ART_ID=192442
    4. 龙瑛宗。《张我军之死—高举五四火把回台的先觉者》。1980年2月27日。http://cls.hs.yzu.edu.tw/hakka/author/long_ying_zong/long_composition/long_onlin/essay/essay_c02.htm

    延伸阅读

    1. 蔡佩臻。〈张我军文学及翻译研究〉。东海大学中国文学系硕士论文。2007年。
    2. 邓慧恩。〈日据时期外来思潮的译介研究:以赖和、杨逵、张我军为中心〉。国立清华大学台湾文学研究所硕士论文。2005年。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廖汉臣
下一篇:平埔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