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鸿基
2011-12-03 09:35:25   来源:   点击:

    廖鸿基(1957.11.11~ ) 台湾花莲人。花莲高中毕业。毕业後曾任水泥公司采购、印尼养虾场监工。在印尼工作的期间,廖鸿基对台湾的一切仍相当关心,五二○事件、郑南榕自焚等政治事件的冲击,让他决定回归故乡。返国之後,廖鸿基出於对政治与环境问题的关切,除了加入环保联盟、以及为民进党县议为《花莲族》杂志撰稿,以及撰写由「花莲洄澜文教基金会」策划出版的「洄澜本土丛书」之《环保花莲》一书。廖鸿基自35岁起开始出海捕鱼,成为职业讨海人,也因此开启了他成为海洋文学作家的契机。讨海的经历让他认识海洋,也开始关心海洋生态的问题,因此他於39岁时组成「台湾寻鲸小组」,在台湾东部沿海进行鲸类生态观察﹔41岁时更发起「黑潮海洋文教基金会」担任创会董事长,积极投入海洋生态保育之工作。除此之外,廖鸿基也不断尝试开拓心中与眼中的海洋版图,近年来除了执行垦丁国家公园所委托的公园海域鲸豚生态调查外,并曾随远洋渔船航行至南大西洋、组成绕岛团队绕航台湾一周、协助《南方澳海洋纪事》纪录片拍摄,以及随货柜轮出航等等。廖鸿基的作品涵盖散文、小说与报导文学,总能凸显自身对海洋的深情,以及对海洋环境、生态、文化的关怀,是当代重要的海洋文学作家。曾获时报文学奖散文类评审奖、吴浊流文学奖小说奖正奖、《联合报》年度十大好书奖、《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第一届台北文学奖文学年金及第12届赖和文学奖。着有:《环保花莲》、《讨海人》、《鲸生鲸世》、《漂流监狱》、《来自深海》、《寻找一座岛屿》、《山海小城》、《海洋游侠――台湾尾的鲸豚》、《漂岛》、《台十二线蓝色太平洋》、《台湾岛巡礼》(合着)、《脚迹船痕》等。创作之轨迹正呼应了廖鸿基的海洋经验与理念:早期书写讨海生活的篇章,多以海洋经验的分享、海洋心情的抒发为主;随着对海洋问题愈发关切,文中往往亦隐含着对海洋生态保育的关怀及呼吁。除此之外,随着海洋版图由花莲沿海不断向外延伸,其笔下的海洋面貌亦更显丰饶。廖鸿基书写海洋的努力,诚如他在〈脚迹船痕〉一文中所言,是在架构「岛屿和海洋间的桥梁」,其建构海洋台湾的视野与企图,不论对於拓宽台湾文学的领域,或就生态环境的保育来说,均弥足珍贵。(黄宗洁撰写)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年度文学选
下一篇:张晓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