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秀莲。1976。《数一数拓荒的脚步》。「新女性丛书」2。台北:拓荒者。
- 徐佳士。1976。〈寂静中的号音〉。收於《数一数拓荒的脚步》。「新女性丛书」2。吕秀莲着。台北:拓荒者。
- 吕秀莲。1986。《新女性主义》。「敦理丛刊」28。台北:敦理。
- 顾燕翎。1989。〈女性意识与妇女运动的发展〉。收於《女性知识分子与台湾发展》。「中国论坛丛书」。中国论坛编委会主编。台北:中国论坛杂志。
- 王瑞香。1990。〈女性主义自觉走到哪一步?〉。《中国时报》,第18版,「人间」副刊,3月5日。
- 王雅各。1999。《台湾妇女解放运动史》。「女思潮系列」。台北:巨流。
- 张曼宁。〈女性地标揭幕 见证新女性运动〉。新台湾新闻周刊,「第593期」。2008年1月19日读取。http://www.newtaiwan.com.tw/bulletinview.jsp?bulletinid=71255。
- 〈台北市女性文化地标揭幕〉。文化总会,「新闻室」。2008年1月19日读取。http://www.ncatw.org.tw/news/detail_1.asp?news_id=168。
- 〈我如何设计台湾女性文化地标:拓荒者出版社〉。最颜色。2008年6月13日读取。http://blog.yam.com/sasahu/article/11004906。
- 吕秀莲。1977。《新女性何去何从》。「新女性丛书」8。台北: 拓荒者。
- 徐慎恕。1986。〈台湾的妇女运动〉。《台湾文化》, 7月号:46-49。
- 李元贞演讲,曾绮华整理。1986。〈什麽是女性主义?〉。《妇女新知》,51:9-11。
- 杨美惠。1988。《女性?女性主义?性革命》。「当代丛书」9。台北:合志。
- 子宛玉编。1988。《风起云涌的女性主义批评:台湾篇》。「两性新社会丛书」1。台北:谷风。
- 平路。1988。《到底是谁聒噪》。「当代丛书」6。台北:合志。
- 曹爱兰。1989。《新时代台湾妇女观点》。「新台湾人丛书」14。台北:前卫。
- 李元贞。1990。《妇女开步走》。「妇女新知丛书」6。台北:妇女新知基金会。
- 黄毓秀。1990。《XY之间》。「生活系列」2。台北:联经。
- 黄毓秀。1991。〈台湾妇运的路线与策略〉。《妇女新知》,114:23-24。
- 张茂桂。1989。《社会运动与政治转化》「智库丛书」7。台北:国家政策研究中心。
- 刘毓秀主编。1995。《台湾妇女处境白皮书》。「两性研究系列」11。台北:时报。
- 江文瑜。1996。《有言有语》。「女抒系列herstory」3。台北:女书文化。
- 顾燕翎、郑至慧主编。1999。《女性主义经典:十八世纪欧洲启蒙,二十世纪本土反思》「女抒系列herstory」13。台北:女书文化。
吕秀莲本想筹组「时代妇女协会」,但因「人民团体组织法」的限制、其他政治原因以及部分妇女团体的反对,转而成立出版社,并由王中平任发行人,施叔青任总编辑。成员全由女性组成,包括曹又方、黄慧莺、陈云英等人。此出版社藉由传播媒体的力量散播理念,为各报章杂志撰文,以文字拓荒,举办妇女问题讲座,获得许多教授及作家的大力支持,是台湾女权运动的滥觞。成立2年内,拓荒者就出版15本影响众多女性觉醒的书籍,包括女作家方块选辑、美国妇运着作翻译、台湾国内妇女问题探讨等3类作品。在台北策画「男士烹饪大赛」、「厨房外茶话会」等两性活动以及「台北市家庭主妇现况调查」,使家庭主妇的想法获得社会注意;在高雄则举办妇女口才训练班、「爱、婚姻、性」讲座,并设立「保护你」电话专线处理妇女问题。
吕秀莲所提倡的「新女性运动」,在言论与做法上相当温和,但因社会风气的保守而受到各方人士的攻讦,部分文字收集在《数一数拓荒的脚步》书中,是为「男性中心社会的历史证据」。随着1979年吕秀莲因美丽岛事件入狱,以及1986年的离台赴美深造,新女性运动至此是为初期的播种阶段。「拓荒者」的接棒者,为1982年2月创办的《妇女新知》杂志。由李元贞领导成立「妇女新知」团体,以出版杂志的方式,唤醒台湾更多女性的自觉。原本吕秀莲一直有意设立的妇女资料中心,在李元贞的游说之下,於1985年获得亚洲协会的赞助,得以成立。「妇女研究室」在台湾大学人口研究中心名下申请问世,对妇女研究资料的集中,更有助於台湾女性意识的发展与研究。《妇女新知》的成员如李元贞、顾燕翎、薄庆容等人,都曾参与过吕秀莲领导的「新女性运动」。
除了是台湾女权运动的滥觞,更深刻的历史意义,在於以比较容易为父系社会接受的方式,来提高妇女的社会参与,并让後续的妇女运动能持续在文字论述上耕耘凝聚力量,并透过传媒不断散播理念。
中文关键字: 女权运动 , 女性主义 , 李元贞 , 妇女新知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