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须文蔚。2003。《台湾数位文学论:数位美学、传播与教学之理论与实际》。台北:二鱼文化。
- *林淇瀁。1998。〈幻的虚拟之城:初论台湾网路文学的後现代状况〉。收於《两岸後现代文学研讨会论文集》。辅仁大学外语学院、中国靑年写作协会编。台北:辅仁大学外语学院。
- *张汉良。1993。〈电脑、人机界面〉。收於《当代台湾文学评论大系(2):文学现象卷》。林燿德等编。台北:正中。
- *曹志涟。1998。〈虚拟曼陀罗〉。《中外文学》,26(11):78-109。(http://www.sinologic.com/aesthetics/mandala/index.html)
- 苏绍连。2002。〈与超文本经验链结〉。《台湾诗学季刊》,39:39-44。(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oem/mi04a-04.html)
- 杜十三。1997。〈论诗的「再创作」:兼谈「新现代诗」的可能〉。《创世纪诗杂志》,111:87-101。
- 游唤。1999。〈网路诗话〉。《台湾诗学季刊》,28:161-163。
- 黄鸣奋。2002。《超文本诗学》。「文艺学新视野丛书」。厦门:厦门大学。
- 罗青。1988。《录影诗学》。「书林诗集」1。台北:书林。
- 触电新诗网。http://dcc.ndhu.edu.tw/poem/index01.htm。
- 妙缪庙 。http://www.sinologic.com/webart。
- 歧路花园。http://benz.nchu.edu.tw/~garden/garden.htm。
- 向阳工坊。http://hylim.myweb.hinet.net。
- 现代诗岛屿。http://home.educities.edu.tw/purism。
- *李顺兴。〈超文本文学形式美学初探〉。Intergrams,「过期期刊:第2卷第1期」。2009年10月15日读取。http://ccsun.nchu.edu.tw/~intergrams/intergrams/002/002-lee.htm。
- *须文蔚。2003。《台湾数位文学论:数位美学、传播与教学之理论与实际》。台北:二鱼文化。
- *林淇瀁。1998。〈幻的虚拟之城:初论台湾网路文学的後现代状况〉。收於《两岸後现代文学研讨会论文集》。辅仁大学外语学院、中国靑年写作协会着。台北:辅仁大学外语学院。
- *张汉良。1993。〈电脑、人机界面〉。收於《当代台湾文学评论大系(2):文学现象卷》。林燿德等编。台北:正中。
- *曹志涟。1998。〈虚拟曼陀罗〉。《中外文学》,26(11):78-109。(http://www.sinologic.com/aesthetics/mandala/index.html)
- 苏绍连。2002。〈与超文本经验链结〉。《台湾诗学季刊》,39:39-44。(http://residence.educities.edu.tw/poem/mi04a-04.html)
- 黄鸣奋。2002。《超文本诗学》。「文艺学新视野丛书」。厦门:厦门大学。
- 罗青。1988。《录影诗学》。「书林诗集」1。台北:书林。
和常用的「网路文学」一词相较,数位文学一词更为周延。因为,早在网路昌行以前,现代诗的作者就已经运用、模仿数位语言形式进行前卫书写,其努力与启发性不容忽略。而且目前出现在全球资讯网上的数位文学作品,不仅能在网路上展现,同样可以光碟出版,或以离线电脑陈列之,以网路文学称之似乎过於狭隘。为广泛地讨论这股错综复杂的现代文学潮流,应当以数位为核心,选定「数位文学」一词,较能回归到无论是资讯处理、媒介形式与传输方式的本质上。在网路普及前的1980年代,罗青曾提出录影诗学,在诗中强化视觉与音响的因素,并且挪用电影分镜表的操作形态来写诗。林燿德则运用电脑语言与电动游戏的介面跳换逻辑,以及铺设事件层层推进的法则书写小说。黄智溶於1986年创作出由3组档案合并而成的〈电脑诗〉,以及1987年林群盛的〈沈没〉,都是着称的电脑诗,为数位文学开拓出无限可能的空间。
「电子布告栏」在1990年代初问世,召唤了庞大的现代诗创作人口上网书写、阅读与相互评论,吹响了数位文学时代的号角。「电子布告栏」在1990年代中叶陆陆续续出现了文学专业的站台,如《山抹微云文艺专业站》、《自己的房间》、《尤里西斯文社》,都有相当亮眼的表现。数位文学的分众化在BBS上展露无疑,不过这些板面因为通常以心情故事为主,诗作不多,质量也比较杂乱。其中较具质感的文学社群,如《晨曦诗刊》、《田寮别业》、《猫空行馆》、《精灵之城》诗文小站板,《椰林风情》、《蛋卷广场》、《猫咪乐园》等BBS上的文学版,是新生代作家发动文学革命的基地。
在全球资讯网上,从1996年後次第出现相当具规模的文学专业性站台。创作者更挟带着多媒体炫目的技术,更具声光之美,也更具互动性与选择性,数位文学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也就是当代文学理论上惯称的超文本文学(hypertext literature)或「非平面印刷」文学,可说随着全球网际网路的HTML或ASP语言、动画、JAVA、FLASH等程式技术的普及,与时俱进,因之应运而生。投身到这一波实验创作的作家计有,曹志涟(涩柿子)、姚大钧(响葫芦)、李顺兴、向阳、代橘、苏绍连、须文蔚、大蒙、林群盛、衣剑舞、海瑟、白灵、杨璐安等人。
进入21世纪後,数位文学的发展以惊人的速度变革中,不仅创作与出版受到Web 2.0新风潮的冲击,着重双向互动、网友参与、开放分享等观念的Web 2.0精神,使传统的作者与出版者单向传播给读者的状况,转变为读者掌握更大的回馈与发表权,随时可以透过回应与上传,表达意见,或是透过分享,进一步取得更多的文学批评与创作的动力。
中文关键字: 网路 , 多向文本 , 现代文学
英文关键字Digital Literature , Internet , Hypertext , Modern Literature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