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亨泰
2011-12-03 09:45:21   来源:   点击:

    诗人。另有笔名亨人、桓太。彰化人。在私立台北中学(今泰北高中)念书时,发现了几册日本现代派的《诗与诗论》杂志,成为他认识现代文学的起点;同一时期,他也开始注意欧美的现代诗人、小说家与文学批评家。对日本文学的兴趣,也逐渐由新体诗、自由诗转向昭和时期现代诗人,还有「新感觉派」的作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在故乡附近的国民小学谋得教职,战後考上台湾省立师范学院(今国立台湾师范大学),并加入由张彦勳、朱实、许世清3位台中一中同学於1942年创立的文学社团「银铃会」。1948年「四六事件」发生後,社团面临崩解,但1949年林亨泰还是在银铃会出版处女诗集《灵魂的产声》(日文),3年後更由陈保郁、叶泥等人将这批诗作中译,发表在《自立晚报》的「新诗周刊」上。後来他参与了「笠」诗社的筹设工作,不但负责早期《笠》诗刊的编务,也以「本社」的名义撰写社论及「笠下影」、「诗史资料」、「作品合评」等专栏。

    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林亨泰在战後台湾本土诗人中皆为先驱。他是桓夫(陈千武)所谓台湾现代诗发展的两个「根球」之一:在1950年代首场现代诗论战中,他是最早与纪弦并肩作战的本土诗人,也是「跨越语言一代」中主要的诗人代表。他的存在,彰显着战前「银铃会」与战後「笠诗社」的血缘连结。

    林亨泰早期以「符号诗」(即图象诗)引人注目,其间明显可见受到西方「立体派」如阿保里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的启发。他对於形式的看重,也表现在〈风景No.2〉这类大量利用复沓和回行句法的作品上。重要着作有诗集《长的咽喉》、《林亨泰诗集》、《爪痕集》、《跨不过的历史》,诗论集《现代诗的基本精神:论真挚性》,并译有《保罗?梵乐希的方法序说》。1998年,彰化县立文化中心出版《林亨泰全集》。

    中文关键字: 跨越语言一代 , 符号诗 , 笠诗刊 , 银铃会 , 现代诗论战

    参考资料

    1. 康原。2006。《八卦山下的诗人?林亨泰》。「人物」1。台北:玉山社。
    2. 林巾力。2007。《福尔摩沙诗哲:林亨泰》。「People」7。台北:印刻。

    延伸阅读

    1. 林亨泰。1984。《林亨泰诗集》。「时报书系」483。台北:时报。
    2. 林亨泰。1994。《找寻现代诗的原点》。「磺溪文学」2。彰化:彰化县立文化中心。
    3. 林亨泰。1998。《林亨泰全集》。彰化:彰化县立文化中心。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朱炎
下一篇:李永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