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康原。2006。《八卦山下的诗人?林亨泰》。「人物」1。台北:玉山社。
- 林巾力。2007。《福尔摩沙诗哲:林亨泰》。「People」7。台北:印刻。
- 林亨泰。1984。《林亨泰诗集》。「时报书系」483。台北:时报。
- 林亨泰。1994。《找寻现代诗的原点》。「磺溪文学」2。彰化:彰化县立文化中心。
- 林亨泰。1998。《林亨泰全集》。彰化:彰化县立文化中心。
无论是创作还是理论,林亨泰在战後台湾本土诗人中皆为先驱。他是桓夫(陈千武)所谓台湾现代诗发展的两个「根球」之一:在1950年代首场现代诗论战中,他是最早与纪弦并肩作战的本土诗人,也是「跨越语言一代」中主要的诗人代表。他的存在,彰显着战前「银铃会」与战後「笠诗社」的血缘连结。
林亨泰早期以「符号诗」(即图象诗)引人注目,其间明显可见受到西方「立体派」如阿保里奈尔(Guillaume Apollinaire)的启发。他对於形式的看重,也表现在〈风景No.2〉这类大量利用复沓和回行句法的作品上。重要着作有诗集《长的咽喉》、《林亨泰诗集》、《爪痕集》、《跨不过的历史》,诗论集《现代诗的基本精神:论真挚性》,并译有《保罗?梵乐希的方法序说》。1998年,彰化县立文化中心出版《林亨泰全集》。
中文关键字: 跨越语言一代 , 符号诗 , 笠诗刊 , 银铃会 , 现代诗论战
参考资料
延伸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