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永平
2011-12-03 09:45:28   来源:   点击:

    小说家。1967年自马来西亚来台,就读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後留系担任助教,并任《中外文学》杂志执行编辑。後赴美深造,获美国纽约州立大学(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比较文学硕士、华盛顿大学(University of Washington)比较文学博士。曾任教於国立中山大学外文系及东吴大学英文系。现为国立东华大学英美语文学系、创作与英语文学研究所教授。着有《婆罗洲之子》(1968)、《拉子妇》(1976)、《吉陵春秋》(1986)、《海东青:台北的一则寓言》(1992)、《朱鴒漫游仙境》(1998)及《雨雪霏霏:婆罗洲童年记事》(2002)。

    1972年发表短篇小说〈拉子妇〉,因颜元叔的称许而受文坛重视。4年後,系列以故乡人事为题材的短篇小说结集为《拉子妇》在台北出版,以其南洋背景呼应斯时方兴未艾的乡土文学运动。1975年,以短篇〈日头雨〉获第四届联合报小说奖首奖。1979年,《吉陵春秋》出版,旋获中国时报小说推荐奖,是为其文学生涯的第一个高峰。此着实践了作者「纯正中文」的主张,以中国古典白话小说的声腔语言,力求文字典雅省净;而小说以一组12个互补的短篇,彼此人物情节详略互补,实为一非线性叙事之长篇。以现代主义素养吸收传统小说的结构与语言,探讨罪与恶、爱与救赎,台湾与南洋均被文字转化为纯文字空间,现代符号更被净化,小说的世界体现为纯正的中国。因此该着被誉为中国性:现代主义,也是台湾现代主义的丰碑之一。

    出版於解严後的《海东青:台北的一则寓言》借用不少稀见的古字,在台湾文坛堪称少见。以鲲京喻台北,以鲲岛喻台湾,50万字的长篇描写主人公的漫游及其所见,刻划了1980年代台湾经济起飞後的物慾食伤,台北的雏妓文化,为台湾社会的沉沦留下见证。但因文字艰难、意识型态保守而毁誉参半,但仍不愧为1990年代台湾文学的奇观。续作《朱鴒漫游仙境》毁多於誉,继承前着哀怜都市少女沦为性玩具之命运,辅以1990年代台湾政治乱象,与眼前的现实过於贴近。

    2002年的系列短篇《雨雪霏霏:婆罗洲童年记事》既延续之前的写作,也回到写作的出发点,婆罗洲,重新衔接他小说的两个世界(南洋,台湾),并且在〈望乡〉里藉由留落南洋的台籍慰安妇的不幸遭遇,召唤出日治末期台籍日本兵与南洋的隐秘纠葛,让读者得以深思这几乎被遗忘的债务关系。做为书写者,故事还在继续述说中。

    李永平几度为写作而大隐於市或小隐於野,对小说写作的绝对执着,让他足以被称为台湾现代主义的传奇。

    中文关键字: 纯正中文 , 中国性:现代主义 , 南洋

    英文关键字Pure Chinese Writing , Chineseness-modernism , Nanyang

    参考资料

    1. *余光中。1986。〈十二瓣的观音莲:我读李永平的「吉陵春秋」〉。收於《吉陵春秋》。李永平着。「洪范文学丛书」158。台北:洪范。
    2. *林建国。1993。〈为甚麽马华文学〉。《中外文学》,21(10):89-126。
    3. *林建国。1993。〈异形〉。《中外文学》,22(3):73-91。
    4. *黄锦树。1998。〈流离的婆罗洲之子和他的母亲、父亲:论李永平的「文字修行」〉。收於《马华文学与中国性》。「风格馆」S5050。台北:元尊。
    5. *黄锦树。2003。〈漫游者、象徵契约与卑贱物:论李永平的「海东春秋」〉。收於《谎言或真理的技艺》。「麦田人文」59。台北:麦田。

    延伸阅读

    1. *王德威。2007。〈原乡想像,浪子文学:李永平的小说〉。收於《後遗民写作》。「麦田人文」117。台北:麦田。
    2. *张锦忠。。〈在那陌生的城市:漫游李永平的鬼域仙境〉。《中外文学》,30(10):12-23。
    3. *李永平。2003。《迌:李永平自选集1968-2002》。「想像台湾」3。台北:麦田。
    4. *曹淑娟。1987。〈堕落的桃花源:论「吉陵春秋」的伦理秩序与神话意涵〉。《文讯》,29:136-151。
    5. *Rojas, Carlos. 1998. “Paternities and Expatriatisms: Li Yongping' s Zhu Ling manyu xianjing and the Politics of Rupture.” Tamkang Review, 29(2): 21-44.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林亨泰
下一篇:朱西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