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语文知识 > 无闷草堂诗存

无闷草堂诗存
2011-12-03 09:52:07   来源:   点击:

    古典诗集。台中雾峰林家林朝崧所撰。林朝崧,字俊堂,号痴仙,又号「无闷道人」。现今通行者为1933年栎社社员傅锡祺、陈怀澄、陈贯所编的《无闷草堂诗存》。全书共5卷,附诗余1卷,分成2册装订,1~3卷为上册,4~5卷及〈诗余〉为下册。龙文出版社1992年出版之《台湾先贤诗文集汇刊》第1辑,即根据原书复印出版(下册与林献堂《灌园诗集》合并装订)。此外,本书另有两种版本,分别是中华书局於1971年编印的《台湾先贤集》所收,及台湾银行於1957年所编的《台湾文献丛刊》第七十二种,但这两种版本都是重新排印本。

    林朝崧是日治时期最富盛名的诗社「栎社」的创始人,也是该社初期的灵魂人物,《无闷草堂诗存》是他一生心血结晶的代表作。全书收录各体诗作共808首,另附「诗余」一卷则收录45题61首词作。书前有傅锡祺、林献堂、林幼春的3篇序文,苏大山的「题词」(七古长诗)一篇。林朝崧诗曾经以《无闷草堂诗钞》为名,连载於《台湾文艺丛志》,连载时间自1919年至1923年,共五卷。

    两种版本所收的朝崧诗颇有出入,但《诗钞》本之总数较《诗存》多出不少。据廖振富《栎社三家诗研究──林痴仙、林幼春、林献堂》比对发现:《诗钞》本收录而为《诗存》舍弃未收者,多半是作者描写流连风月生涯的作品,但也有少数作品可能是社友编辑本书时担心触犯政治忌讳,而删除未收。另外,傅锡祺、林献堂的序文都说:《诗存》不收朝崧的击钵吟诗。廖振富根据《诗钞》本和新发现的栎社击钵吟诗稿(後者藏台大图书馆特藏室)综合比对,发现《诗存》所收作品,其实有不少是击钵吟诗,傅、林之说并不正确。

    林朝崧虽然在日治时期,选择以诗酒自晦,过着略显消极退避的遗民生活,但是其诗或描述台湾割让後的心境与生活,或寄寓故国情结与遗民意识,或刻画台湾的历史沧桑与风土民俗,仍然呈显坚定的抗日精神,值得予以高度肯定。至於写作艺术表现,早年时有率笔,不无逞才意味,但中年以後下笔慎重,可见技巧之工;诗风则多变可观,大抵以感伤颓靡为主调。

    参考资料

    1. 廖振富,〈栎社三家诗研究:林痴仙、林幼春、林献堂〉,台湾师范大学国文研究所博士论文,1996
    2. 黄美娥撰,「无闷草堂诗存」,《台湾历史辞典》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洪水神话
下一篇:王文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