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研究所都市计画研究室编。1983。《台湾传统长形连栋式店舖住宅之研究》。台北:台湾大学土木工程学研究所都市计画研究室。
- 李乾朗。2003。《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观察家事典」2。台北:远流。
早期市集中常见「店」的建筑特色是连续性的建筑物与左右两边共用的共同墙壁,每间店屋的宽度大约只有1丈6尺至1丈8尺(约4至6公尺)的单开间。进身非常深,有的长达50公尺以上,通常分成三到四进,中间设置数个天井,以便於通风采光,又称手巾寮、竹篙屋。
一楼临街面之空间,通常做为店铺使用,第一进门前有活动的屏板,可依编号拆下,使门面开敞便於做生意,後方多为囤货或炉灶茅厕等服务性空间,像台北县三峡老街染店的後方临溪取水便利,溪畔空地又可晒布,故常将後进做为染坊使用;楼上则为居所。
台湾的店屋爲了适应多雨的气候,以及招揽顾客的需要,都在店前让出一个步架,设置供公众通行的亭子脚,户户之间以砖砌拱圈相连,拱圈立柱,形成街屋立面的特色。20世纪初期以後,许多新兴的店屋在建筑立面上融入洋风建筑的装饰语汇,如各式的山墙饰以欧式柱式、鲍鱼、锦旗,再加上传统的吉祥花式,使老街的立面五花八门呈现中西合璧的特殊风貌。
中文关键字: 街屋 , 店屋 , 三峡老街 , 手巾寮 , 竹篙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