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祭祖方面,以宗庙、家庙或祠堂为代表,各地望族在人口达到一定数目时,即选择吉地或发迹之所,鸠合族人之力建造家庙以光大门楣。例如台南的陈德聚堂、台北陈德星堂、台中林氏宗祠及新竹郑氏家庙等,家庙的建筑一般以两殿为多,正殿供奉列祖列宗牌位,每年定时举行祭祖大典。建筑用色以黑色居多,民间俚谚「红宫乌祖厝」指出祖庙梁柱多漆黑色。匾额联对多以「慎终追远」、「燕翼贻谋」、「桂馥兰馨」或「竹苞松茂」来形容。
在祭祀先圣先贤方面,以文庙、武庙为代表。文庙在清代属官方祭祀系统,县、厅及府治皆建孔庙,现存者如台南孔庙、彰化孔庙、新竹孔庙。其建筑格局大体包括万仞宫墙照壁、半月池、礼门、义路、棂星门、仪门、大成殿、崇圣祠与东西庑。殿中高悬皇帝所赐之匾,而且柱身不书对联,门板不画门神,以示对孔子之尊重。
武庙有官祀及民祀之别,前者如台南祀典武庙,而大多数民间所建关帝庙多转为商业功能。台南祀典武庙始建於郑氏时期(约1665年),清代多次重修,平面狭长,具备前殿、拜亭、正殿与後殿,但缺左右护室。民间所建关帝庙多附有左右护室,供庙祝及事务之用,反映其世俗特性。另外,开拓先贤如开漳圣王、灵安尊王之庙宇数量非常多,显示漳、泉、客之移民史实。屏东内埔的昌黎祠供奉唐代韩愈,为潮汕移民入台之见证。供奉地方节孝妇女的祠堂,尚有彰化节孝祠保存下来,祠为两殿式,正殿供奉台湾中部的节孝妇女近三百人之牌位。至於名宦祠、乡贤祠常附建於文庙之内。
以庙为名数量最多的是道教及民间信仰,例如上帝庙(真武庙)、太子庙、元帅庙及大道公庙等。民间信仰以天后庙、龙王庙、城隍庙、福德庙及王爷庙最普遍。这些庙宇的神只与民间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祈福求财或求平安,各司所职。建筑的格局有大至三殿者,也有小如乡间土地公庙。建筑物之装饰倾向於精雕细琢,包括石龙柱、石狮、花鸟垛、麒麟垛及御路等,屋顶上装饰剪黏、交趾陶,梁枋布满彩画,成为民间匠师竞艺之所。
台湾庙宇从清代经日治时期,建筑规模有日益扩大的趋势,所供奉神明从单神变为多神,因此庙内神龛林立,儒、释、道神明合祀於同一庙,建筑平面扩大,殿堂亦增高。台北县三峡镇的清水祖师庙历经数十年之改建,用材极精,雕刻水准亦高,为台湾庙宇创下一个典范。
中文关键字: 台南孔庙 , 文庙 , 台南祀典武庙 , 武庙 , 三峡清水祖师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