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效青。2003。《中国传统建筑术语辞典》。「工具书系列」3。台北:建筑情报季刊杂志社。
- 李乾朗。2003。《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观察家事典」2。台北:远流。
正身常见的格局是三间五架,其外型和构筑方法常显示出主人的身分地位或财富,帝王时代对建筑形制会加以限制,按宋代规矩,「庶民庐舍不过三间」,更禁用彩绘木构、髹漆木梁及雕花柱础。但因台湾地处偏远,清代晚期就有许多富商巨贾刻意违规以彰显其地位。
若正身三开皆做为供奉神明与祭祀祖宗的功能使用,同时也是会见宾客的所在;其旁两间的正脊及屋檐通常高度略低,称作正房或大房间,为家中尊长或辈分较高者所使用。
正身在兴建过程中的仪式、工料等各方面,均为整体建筑中最用心之处,故通常会在正身前做步口通廊,中堂间开敞,雕梁画栋,其建筑艺术价值自然也较其他空间更高。
客家地区之正厅或厅下除了祭祀祖先,另於供桌下方之紧靠壁体设有龙神位,故亦称为龙间。早期为了维护其祭祖的神圣性,不容许摆放座椅,会客的空间反而是在正身两侧的南、北厅里。正身正脊中央以彩绘八卦镇邪,入口上方灯梁上悬挂天公灯与天公炉,灯梁两端常会突出壁体,谓之「出丁」以求人丁兴旺之吉意,家中若有添丁之喜,则书写生辰八字悬挂於灯梁上,以昭告祖先。
中文关键字: 正间 , 本堂 , 明间 , 出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