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益顺
2011-12-03 14:47:47   来源:   点击:

    中国泉州惠安县溪底村人,业界尊称为益顺司或王益顺司,为20世纪初活跃於台湾和金厦等地的大木司傅,也是将溪底大木匠派引入台湾的主要人物。惠安溪底在明代即以木匠之术而着称,1850(道光30)年泉州开元寺大殿重修,由溪底大木匠师王弼日主持,并留有梁底题记。王益顺生於1861(咸丰11)年,7岁入塾,11岁因父丧,辍学改习木作,1878(光绪4)年前後,年仅18岁即因负责惠安青山宫修建工作成名。1904年受邀赴金门兴建王氏宗祠与陈氏宗祠长达7年,遂以金门做为暂居之所。1919年应聘来台主持艋舺龙山寺修建工作,在台时间长达11年,并引入了惠安的大木与石作司傅,成为台湾闽南式建筑的重要风格之一。1931年返回中国厦门,主持南普陀寺大悲殿兴建工作,於大木构架完成後,因病卒於故里,享年71岁。益顺司在台闽地区留下作品颇多,以寺庙宗祠居多,包括惠安青山宫(1878)、金门王氏宗祠、陈氏宗祠(1904~1911)、厦门黄培松武状元宅(1916)、艋舺龙山寺(1919)、南鲲身代天府(1923~1926)、新竹都城隍庙(1924)、台北孔子庙(1925~1930)及厦门南普陀寺大悲殿(1930~1931)等。益顺司遗物中的台北孔子庙设计图与工作手册大小各一种,由内政部於1996年出版。益顺司擅长大木设计,并能兼及建筑物的整体造形控制,举凡柱网、构架比例、以及各单元构件的细部均能得心应手,充分反映溪底匠派的独特风格,特别在三通五瓜与结网(藻井)的做法尤为着称。除了娴熟的传统技艺之外,益顺司也颇能与时代的脉动结合,如设计中引入西式白菜形柱头,以及兼会传统工匠手册,又能援引现代制图观念,绘制具比例尺(1/100)的建筑设计图,在在说明是一位尊古而不泥於古的优良司傅。

    参考资料

    1. 历史建筑资料库分类架构暨网际网路建置第一期委托研究计画成果报告书/计画主持人林会承教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监造单位
下一篇:瓜头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