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工程机械 > 路思义教堂

路思义教堂
2011-12-03 15:02:49   来源:   点击:

    (1956年,台湾台中~1963年)第二次世界大战後台湾现代建筑的代表性作品之一,也是台中东海大学校园重要地标。原是美国《时代杂志》(《TIME》)创办人亨利?鲁宾孙?路思义(Henry Robinson Luce,1898-1967)为纪念父亲亨利?温特?路思义(Henry Winters Luce)而捐款兴建,具体表达了他对当年的蒋介石总统与夫人宋美龄的友情。

    教堂的设计建筑师是贝聿铭及张肇康、陈其宽等人,代表战後在美国受到现代建筑大师葛罗培(Gropius)与密斯(Mies)思想影响的旅美华人建筑菁英。他们成长在动乱的时代,对民族建筑持有独特的情感,所以在美国留学时,一方面接纳了西方现代主义思想,反对装饰,主张简洁的现代建筑;但也更进一步尝试中国传统结合现代性的可能。在东海校园建筑规画中,他们呼应1955年张一调(Chang, Ih Tiao Amos)所建构的中西合璧现代建筑论述,以清楚的新构筑文化呈现新传统主义,不同於当年台湾流行的宫殿式复古建筑。

    路思义教堂在设计酝酿阶段曾作多方面尝试,初期构想是延续东海校园建筑的特质,应用清水混凝土与砖木混合构造,因无法满足教堂空间结构的巨大跨距需求,考量以钢构取代,却又因为当时台湾生产的钢铁强度不足,改以Waffle式清水混凝土格子梁与Conoid薄壳结构系统取代之。

    从其设计思路背景分析,路思义教堂的形式理念与当时国际间流行的现代建筑关系密切,诸如:1953年路易康(Louis Kahn)为耶鲁大学设计的美术馆格子梁;1958年科比意(Le Corbusier)为布鲁塞尔博览会菲力浦展示馆设计的双曲面结构。然而,路思义教堂却拥有令人惊讶的空间美学与构筑巧思,教堂外墙覆贴着黄色的菱形磁砖与中国传统建筑的瓦钉装饰,呼应着内部的结构系统,也暗示了中国建筑文化的传统与民族现代性,超越西方现代建筑的理性思考,是青年贝聿铭的重要作品,也是台湾现代建筑的里程碑。

    中文关键字: 民族现代性 , 新传统主义 , 贝聿铭

    英文关键字National modernity , New traditionalism , I. M. Pei

    参考资料

    1. 《东海大学档案》。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未出版)
    2. Yale University Divinity School Library。http://www.library.yale.edu/div。

    延伸阅读

    1. 《东海大学档案》。耶鲁大学神学院图书馆。(未出版)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西班牙殖民建筑
下一篇:谢自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