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乾朗。2003。《台湾古建筑图解事典》。「观察家事典」2。台北:远流。
- 张琼方。1999。〈台湾传统汉式厝、屋空间名称之研究〉。硕士论文,中原大学建筑学系研究所。
- 〈护龙与突归〉。金门古厝,「金门古厝的形制」。2008年10月31日读取。http://tea.kcjh.km.edu.tw/~house/form/07form.htm。
最紧靠近中轴线的护龙也称作「内护龙」或「伸手」,依序而外的称为外护龙,常会因家族的规模而呈现好几重的外护龙。一般护龙的入口均面向中轴线,以过水廊或子孙巷相连,成为组织有序的建筑物群。但亦有少数传统厝屋建筑,如芦洲李宅,其外护龙左右各自两两相对,成为另外两条副轴线;客家地区伙房屋则常在左右横屋中央的入口做成南北厅。通常护龙的地位以越靠近中轴线与正身者为尊,依序向外渐低。农村地区最外层之护龙,有时甚至做为储藏或圏养家畜之用。
护龙之地位及等级都次於正身,因此其建筑物之形式、用料与作工亦不及正身考究。建筑物高度上,护龙也会略低於正身,屋脊和地坪向外逐渐低矮。在风水上常见左护龙之长度较右护龙略长。
护龙屋脊大都呈脊型,造型变化多端,尤其外侧的山墙箍头朝外,成为装饰的重点,常做成不同形式,下方并有悬鱼山花及鸟踏。
中文关键字: 正身 , 厢房 , 横屋 , 榉头 , 秀面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