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0年(光绪6年),陈应彬与兄长陈钳录合建中和广济宫,1887年(光绪13年),陈应彬长子己堂出生,三年後次子己元出生,两人後皆成为着名的寺庙匠师。据徒弟们相传,陈应彬在四十多岁时曾到泉州及厦门一带考察古建筑,充实自己的实力。
中年时期承接了一座奠定一生事业的庙宇工程,即北港朝天宫妈祖庙,1908年(明治41年)到北港,与泥水匠廖伍、陶匠柯训、蔡锦等合作重建朝天宫前殿与正殿,1911年後回台北,陆续承建陈德星堂、桃园寿山岩、板桥接云寺与大龙峒保安宫。其中陈德星堂的神龛与供桌俱全出自彬司之手,展现出大木、细木全才的能力,而保安宫的建筑与新庄木匠吴海同左右对场,各自竞艺,成为匠界佳话。
晚年用力最深的庙宇为木栅指南宫及台中林氏家庙,後者系受雾峰林献堂之聘。此时次子陈己元也能独力承接工程,在台湾南北留下不少彬司风格式样的寺庙。彬司最重视螭龙造型在斗栱及门窗图案上的运用,也许得自他擅长家具之影响。喜用「假四垂」屋顶,即一座歇山顶骑在另一座屋顶之上,构造奇巧。彬司的藻井多用透空的结网,可令人见到中梁,亦属其特徵。在台湾近百年的寺庙建筑史上,陈应彬可谓最具本土色彩,且影响力最深远的大木作匠师。
中文关键字: 陈己元 , 中和广济宫 , 北港朝天宫 , 台北陈德星堂 , 陈己堂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