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於汉式建筑空间中的第几「架」,一般有两种定义方式,皆以中脊檩为中心。第一种方式为将檩条中心所在位置定义为一架,因此,中脊檩之前一根檩条所在位置,或被称为前一架,或被称为前三架(中脊、前一根檩条、後一根檩条相加,共三根檩条)。中脊檩之前第二根檩条所在位置,可称为前二架、亦可称为前五架,依此类推。中脊檩之後一根檩条位置,即被称为後一架或後三架。另一种定义「架」的方式,乃将两檩条间的空间定义为一架,而称呼中脊檩与前一根檩条间的空间为前一架,与後一檩条间的空间为後一架,依此类推。
由於以「栋」与檩条,做为定义垂直於屋身前後墙方向「架」之空间单元的构件元素。而栋木与各檩条,在垂直於屋身前後墙方向的大木构架中,包括台湾寺庙建筑常见的叠斗式木构造中的叠斗架面,或是合院民宅中常见的穿鬪式木构造的架扇面中,均有相对应的立柱、瓜柱或斗等垂直於地平面的构件元素直接承载。意即由「栋」或各檩条等平行於地面的构件元素所定义「架」的空间单元,在叠斗式的叠斗面或穿鬪式架扇面中,亦可由垂直於地面的立柱、瓜柱或斗来定义。基於此,这些垂直於屋身前後墙方向的大木构架,乃成为「架栋」名词的指称。
中文关键字: 大木构架 , 汉式建筑 , 寺庙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