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工程机械 > 台北车站

台北车站
2011-12-03 15:30:03   来源:   点击:

    台北车站位於台北市中正区,现为台湾铁路管理局、台湾高铁及台北捷运三铁共构的车站,位置在市民大道、承德路一段、北平西路及忠孝西路之间。该车站不含周边广场及延伸,其站体基地面积就达22000平方公尺以上,出入口达70个以上。除此,又因为车站捷运内共有淡水线、板南线交错,加上未来机场捷运线北门站於该车站附近,因此又有五铁共构的形容。根据数据显示,该车站光旅次人口就达20万人,若加上地下商场等消费者等,每日进出台北车站者可达40万人次以上。

    台北车站的前身建於1887年6月9日的清朝时期,其地点则是在台北淡水河边的大稻埕河沟头。位於今中兴医院与塔城街附近的该火车站,是清朝所建;以货运为主的车站,也是基隆至新竹间铁道路线的重要枢纽。1895年,台湾迈入日治时期,台湾总督府继续拓建原有铁路路线,1918年(即大正7年、民国7年),总督府将大稻埕所在;以货运为主的台北车站,迁建至今北平西路站址附近,并开始着重在客运。1940年(民国29年),台北车站进行第三度改建,并将木造站体改为水泥建物。

    台湾光复後,台北车站仍旧成为台湾交通的枢纽,不管是纵贯线、宜兰线、淡水线,都是以此为幅辏转运中心。即使货运转由华山托运後,专责客运的车站仍为全台业务最繁忙特等车站。以民国70年代为例,台北站所有运用楼板面积约20万平方公尺,长度从纵贯线28.53公里至29.541公里。交错的轨道延长长度为28公里。为方便上下车旅客,当时台北车站站体以南北两端天桥来连接前後火车站,其售票窗口及剪收票口达81个。根据台铁本身统计,民国70年代於台北车站上下车的旅客人数超过10万人次,若有节日假期者,每日更高达17万人次。民国75年,为了配合台北市铁路地下化工程,站龄40多年的台北车站功成身退的予以拆除,同时间,且在旁边建立台北临时车站。以暂时性功能任务为首要的该临时车站,俟民国七十八年地下化工程完结後,该车站转为台铁工务支处使用,不过於民国八十九年,该临时站也予顺利拆除。

    台北车站历经清朝、日治及台湾光复及多次改建後,今地下五层、地上六层的车站为民国七十八年所启用。该新建车站除了配合台北铁路全面地下化,采用地下月台配置外,也有电控行车、自动剪收票、电脑售票等先进措施。同时为了配合迁建,本来於北门附近的台铁总部,亦同年移至车站的三楼至六楼。在分配方面,三楼为台北车站相关调度中心、四楼至五楼为总局办公室,而六楼最重要的则是兴建一间多功能型的大型演艺厅。

    民国八十六年,台北捷运淡水红线开通,其台北站站体,选择与台北车站共构。该模式直至民国九十六年台湾高铁开通後,仍继续沿用。站体地下有包含岛式月台的地下四层楼板空间,分别是由三铁共同利用。其中,台铁及高铁剪票口均在地下一楼,地下二楼为台高铁搭车月台,地下三楼为转乘折冲区,地下四楼则为台北捷运月台。而除了捷运高铁外,站内尚有铁路警察台北所、台北市旅游服务中心、邮局、附设地下停车场等公务机关进驻。

    除此,随者进出旅客增多,台北市政府、台铁等政府机构,也以包租方式,建构了许多台北车站二楼及地下商场。例如:二楼的微风广场、地下一楼的中山地下街、台北地下街、台北新世界捷运街、台北新世界购物中心等。这些商场贩卖商品从小吃、电子到日常用品均有。  

    中文关键字: 地下街 , 台铁

    参考资料

    1. http://service.tra.gov.tw/Taipei/CP/10199/introduction.aspx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森山松之助
下一篇:台湾总督府官舍建筑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