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u, X. H., N. Ohba, V. V. Fredric, and C. L. Lei. 2004. Structure, behavior, and the life cycle of an aquatic firefly, Luciola substriata, in China. Canadian Entomologist 137: 83-90.
- 何健熔。1997。黑暗中的小灯笼-萤火虫。台湾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出版 131页。南投县。
- 何健熔、朱建昇、朱建昌。1998。一种幼虫水生萤类的新发现-条背萤。自然保育季刊20:47~51。
- 杨平世。1996。雪霸国家公园萤火虫生态研究。内政部营建署雪霸国家公园管理处出版 30页。苗栗县。
类别:一般种
分类:鞘翅目(Coleoptera)、菊虎总科(Cantharoidea)、萤科(Lampyridae)
形态:属「端黑型」萤火虫中的一种,外型类似日本萤(Luciola japonica Thunberg)。但幼虫水生,呼吸与步行方式与其它水生种类完全不同,是相当特别的一种萤火虫。三轮勇四郎(1931)所着的「台湾产鞘翅目录」研究中曾经记载此种萤。雄虫体长10.3-10.5 公厘,前胸背板宽约3.0-3.1 公厘。体橙黄色,体壁布满细小点刻与细毛。体型介於大端黑萤(Luciola chinensis Linne.)与小端黑萤(Luciola grohami Rits.)之间。翅鞘黑色,上覆细小点刻与细毛,翅端部各有一枚黑色纹,无明显之纵脉,後翅黑色膜质略透明。腹部腹板橙黄色,第四腹节腹板为黑色,第5、6节腹板有2枚乳白色发光器。第一节发光器呈长条形,第二节发光器呈倒三角形端部圆钝,此发光器基部中央及两侧为透明体节,无发光器着生。雌虫形态与雄虫类似,但体型较大,腹部仅有一节发光器,体长11.6-11.8公厘,前胸背板宽约3.3-3.4 公厘,体橙黄色,翅鞘黑色,上覆细小点刻与细毛,纵脉不明显,翅端部各有一枚黑色纹;後翅黑色膜质略透明。腹部腹板橙黄色,第四腹节为黑色,第5节腹板有1枚乳白色发光器。第一节发光器呈长条形,第6腹节较第5腹节小,呈梯形,端部两侧各有一枚三角形突出,第7腹节呈倒三角形端部圆钝。卵球型,淡黄色且略透明,约0.75-0.78公厘。刚孵化的幼虫体椭圆型扁平状,体略透明,中央背线具有两条黑色纵纹,长度约为2.8-3.1公厘,背板侧边向外突出,成刺状突,发光器位於腹部之腹板末端,乳白色。
生态:成虫夜行性,喜欢在树梢上端飞舞,由下而上发橙黄色光,闪烁频率快,如流星般,发生期为4-10月间,大多出现於黑翅萤发生期後,也是夏季中值得观赏的萤火虫。在台南县的调查中发现发生期很长,成虫发生期由四月开始,一直持续到十月间,在此期间内可以同时发现卵、成虫以及各龄层的幼虫,但幼虫不易被发现,具有明显的保护色。成虫的寿命很短,从羽化、产卵到死亡,一般约在十天左右,雌虫在交配产卵後不久随即死亡,雄虫则可进行多次交配。
分布:条背萤主要分布於印度、孟买、中国大陆及台湾(Fu et al., 2003),在台湾分布於低海拔山区800公尺以下的湿地与池塘。如台南县低海拔山区的栖地,通常为河流型的草泽区,水深约10-30公分,终年有水,水流量不大,水质略为混浊。其间混生少量的灯心草及菖蒲,较高处的乾水区则布满整片的白茅,由於环境隐密且无人为干扰,冬季常有为数极多的小水鸭在水域内栖息。当地位於泥岩分布区,类似月世界的恶地地形,土壤贫瘠,透水性差,易受雨水冲刷而侵蚀。本种另分布於中国大陆西南部的各湖泊中,但需要水生植物丰盛处。
食饵:幼虫水生。在水域中可捕食台湾栗螺(Stenothyra formosana Pilsbry & Hirase)、瘤蜷(Thiara tuberculate (Muller))、台湾椎实螺(Lymnaea sminhoei (Adams))、圆口扁蜷(Gyrallus spirillus (Gould))。
撰稿者:何健熔
图片提供:
资料库连结:www.tesri.gov.tw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