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 名:清道夫 、垃圾鱼
英 名: Sucker Catfish
分 类:鲶目SILURIFORMES
棘甲鲶科Loricariidae
形态特徵:身体延长,前部平扁,腹部平坦,尾部略扁,尾柄修长。头宽大而纵扁。吻圆钝,具有1对吻须。口下位,特化成强而有力的吸盘。 体被栅鳞,鳞片排列成坚硬的外鞘,纵列鳞24-26。无侧线。背鳍甚大,有硬棘Ⅰ,分枝软条 10;其後方有一脂鳍;臀鳍小,位於背鳍末端的下方,有硬棘Ⅰ,分枝软条4;胸鳍大而平展,有硬棘Ⅰ,分枝软条6;腹鳍的起点於背鳍第1软条下方。尾鳍呈凹弧形,上下方的鳍条较为延长。全身布满不规则的黑色斑块与网状的淡棕色纹路。背鳍及尾鳍亦具有数列较宽的黑色带。一般全长10-30公分,大者可达40公分。
生态习性:琵琶鼠为底栖性鱼类。喜欢栖息在水流较缓慢的水域底层。有钻洞及筑巢的习性。琵琶鼠在台湾南部的主要生殖季约在4-9月间。当牠有被掠食的危机时,会撑开其胸鳍及背鳍,使掠食者不易吞咽。属杂食性鱼类,摄食水草、石块上附着性藻类及底层的有机物碎屑为主,有时亦可能吃其他鱼类的或底栖生物。由於适合做为消除水槽里的苔类及有机物碎屑,因此被水族或水产养殖业者引进饲养,饲养後因体形过於硕大,而被遗弃放流於溪流中。其适应能力及竞争力颇强,而且能在优氧化或高污染的水域里生活,所以对本土性中、下游鱼种的生存威胁,影响甚大。
栖地分布:琵琶鼠栖息在淡水环境,属初级性淡水鱼。原产地为南美洲,後经水族饲养而引入台湾,後放流於河川中。今在台湾各地河川、湖泊皆有可能分布,在农田灌溉渠道及人工湖泊如高雄莲花潭与美术馆人工湖,亦有发现的记录。野外存活繁衍的种类,可能已不只一种。属台湾外来鱼种。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