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鳗
2011-12-05 21:42:18   来源:   点击:

    白鳗

    学  名:Anguilla japonica Temminck et Schlegel

    俗 名:鳗鱼、日本鳗

    英  名:Japanese eel

    分  类:鳗目ANGUILLIFORMES

    鳗鲡科Anguillidae

    形态特徵:体延长而呈蛇形,躯干部圆柱形,尾部侧扁。头中大,呈钝锥形。口大而开於吻端,微斜裂而达眼後缘下方。体表光滑多黏液,身体隐被细长小鳞,而隐埋於皮下;侧线完全。背鳍和臀鳍都是低平而一直延伸到尾部,和尾鳍连结成一体而不易区分彼此;背鳍起点至鳃裂的距离大於至肛门的距离,为本种主要的辨认特徵之一;且背鳍起点至肛门距离约为体长之9%。胸鳍位於鳃盖後方,胸鳍短小而宽圆略呈圆形;无腹鳍;尖形尾。体背部深灰黑稍带绿,体侧无斑纹,腹部则为白色;背鳍与臀鳍後部边缘呈黑色,胸鳍呈白色。脊椎骨数为112-119。

    生态习性:白鳗属降河性洄游鱼类。底栖性鱼种,常栖息於河川的底层、深潭或湖泊、水库、池沼底部的洞穴内。夜行摄食,食物以小鱼、小虾、贝、螺、蟹、及水生昆虫等为主,偶尔亦摄食高等水生植物之碎屑。一般在秋冬季节降河游入海中在大洋中产卵;产卵场可能在Mariana岛以西之北赤道洋流区,卵孵化为柳叶鳗 (leptocephali) 後,展开南北漂流2000公里,约百余日後变态为鳗线 (Glass eel),顺黑潮海流北上,每年秋初5-6公分的鳗线会洄游至台湾的海岸及河口,白天全身躲藏在底泥中,只有露出一个头部呼吸,到了晚上则游出觅食;在隔年春末夏初时,已逐渐成长至10cm左右,身体已呈橄榄绿色,此时进入丰水期,下游之河水上涨,幼鳗开始大规模之溯河,於淡水中成长。。成鱼体长一般为40公分,体重约 1公斤;最大者体长可至130公分,体重5公斤;存活达17年。呼吸除用鳃外亦用皮肤。族群量已日渐稀少,应加强该鱼种护育。

    栖地分布:栖息在深海、砂泥底、河口、淡水、近海沿岸等环境,属周缘性淡水鱼。在台湾北部、中部、南部、恒春半岛、东部、兰屿绿岛等污染较轻微的河川、湖泊均可见。台湾地区原生种。

    参考资料

    1. 撰稿者:李德旺
    2. 图片提供:
    3. 资料库连结:www.tesri.gov.tw
    4. 参考文献:1.曾晴贤《台湾的淡水鱼类》,雾峰乡:台湾省政府教育厅,1986。
    5. 2.汪静明《台中县鱼类资源》,丰原市:台中县政府,1993。
    6. 3.沈世杰等《台湾鱼类志》,台北市:国立台湾大学动物系,1993。
    7. 4.陈义雄、方力行《台湾淡水及河口鱼类志》,屏东县:国立海洋生物博物馆筹备处,1999。
    8. 5.陈义雄、张咏青《台湾淡水鱼类原色图监 第(一)卷 鲤形目》,基隆市:水产出版社,2005。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白头翁
下一篇:白鹭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