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淑芳,2000,台湾东北角海藻图录,国立台湾博物馆出版。
- Guiry, M.D., 2005, http://www.algaebase.org
- Trono, G. C., 1998. Field guide and atlas of the seaweed resources of the Philippines, Bookmark Inc., Philippines. 306pp.
石蓴主要生长在海边潮间带至潮下带二米深的礁岩上,随水流的急缓外形略有变化,在静水域可长成较宽较大之叶面。石蓴可以忍受强光照射及每日二次涨退潮乾湿之变化,尤其在冬春时,常在海蚀平台上形成一片青葱翠绿的「绿色地毯」,在台湾全省均可见,繁盛期在二月~四月。在世界地理分布上,其属於全球性泛暖温带性海藻,广见於苏联、韩国、日本、琉球群岛、台湾、中国大陆(厦门、香港)、菲律宾、马来西亚、澳洲、新加坡、印尼、阿拉伯海、大西洋、印度洋等地。
石蓴可以吃,但质地稍硬,一般较少被食用,食用方式有煮汤(海菜蛋花汤)、炸食、或晒乾当茶叶煮成清凉降火饮料。部份渔民常采取石蓴做贝类养殖之饵料,或晒乾再卖予青草店做药用(治水肿积聚及退烧用)。如『本草纲目拾遗』载:「石蓴味甘、平、无毒」、「下水、利小便」,石蓴可治甲状腺肿大、解热、镇痛、利尿、水肿积聚、退烧降火、驱虫剂、降血压、或降胆固醇等疗效。石蓴也是极佳的家畜(猪、牛、羊)饲料添加物,有促进食慾及增强抗病力之功能。由石蓴做成之堆肥,因其所含之大量有机质,更可提高土壤的保水力及改善土壤结构。近年在能源开发上,石蓴也被利用生产甲烷。石蓴也常被用来运送渔货时保持海产品新鲜的材料,也可用来制作特殊纸浆或布糊於艺材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