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黑萤
2011-12-05 21:44:54   来源:   点击:

    4.端黑萤 Luciola praeusta Kiesenwetter

    类别:一般种

    分类:鞘翅目(Coleoptera)、菊虎总科(Cantharoidea)、萤科(Lampyridae)

    形态:端黑萤属於端黑型萤火虫中之一种,雄虫体长8.7-10.2公厘,触角丝状,体色为橙黄色,翅鞘末端为黑色,腹部末端有2节乳白色发光器,第一节为长椭圆形,第二节为半圆形,是熠萤类「端黑型」中体型较小的,型态与大端黑萤极为相似,可由发光器之前一节为黑色,此特徵为端黑萤特有,可与其种类区别。雌虫型态与雄虫相似,但体型略较雄虫大,且仅有一节发光器。卵球型,呈黄色,卵径约0.59-0.61公厘。幼虫前胸背板具有二枚明显的橘色斑块,所以容易与其它端黑型幼虫区别。幼虫尾足如囊之管状突起,收缩时可以完全收进第9腹节末缘袋状的缝中;由於其外表柔软,中央有凹陷,以体液挤压时分左右两束,可由左右两侧向外翻出,至完全张开。尾足可分为基部与端部,基部略较端部为粗,且长度约为端部的二倍长;端部容易缩於基部之内,基部可再完全收缩且隐藏於第9腹节腹板中。从端部正面观之,外缘较厚,内缘较薄,可能与所承受的压力有差异,因此较容易收缩。尾足表面有许多形态不同原足钩,基部内侧有许多排小原足钩 (small crochets),均匀分布;端部内侧有大原足钩 (big crochets)多列,为规则连续的排列,且明显如钩状,长度很长;端部外侧突起呈羽状原足钩(feather-like crochets),明显的扁平化,前缘较薄,且有3-5列的突起。原足钩状突起在端部与基部间或内缘部与外缘部,形态有差异,排列上也有所不同(何健熔、苏宗宏,2000)。

    生态:成虫夜行性,喜欢在树梢上端飞舞,发橙黄色光,闪烁频率快,但持续时间不长,发生期为6-8月间,多出现於黑翅萤发生期後,也是夏季中值得观赏的萤火虫;雌虫喜欢潜伏在大树周围的草丛内。在阿里山地区曾经发现有2,000只以上成虫聚集於山黄麻(Trema orientalis Blume)树上集体发光,相当壮观。

    分布:端黑萤主要分布於台湾中低海拔山区1,500公尺以下的低山地区。目前在台湾的台东县与恒春半岛的数量最多,为优势种类,但成虫的发生期与西部地区的发生期有所不同,在西部地区成虫发生期於6-8月,台东地区的成虫发生期於1-2月间。

    食饵:幼虫陆生,栖息於中低海拔山区之森林底层,在恒春半岛甚至全年都有牠们的踪迹,以蜗牛、蚯蚓、昆虫等小动物屍体为食。

    撰稿者:何健熔

    图片提供:

    资料库连结:www.tesri.gov.tw

    参考资料

    1. 何健熔、苏宗宏。2000。端黑萤幼虫(鞘翅目:萤科)尾足之形态与功能。特有生物研究2:44~53。
    2. 何健熔、苏宗宏。2000。端黑萤幼虫(鞘翅目:萤科)尾足之形态与功能。特有生物研究 2:44-53。
    3. 杨平世。1998。火金姑-萤火虫。中华民国自然生态保育协会出版 82页。台北市。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穗花棋盘脚
下一篇:空心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