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别:一般种
别名:红珠凤蝶、七星蝶
分类:鳞翅目(Lepidoptera)、凤蝶总科(Papilionoidea)、凤蝶科(Papilionidae)
形态:中型凤蝶,展翅约60-70公厘,雌雄颜色相似。但雄蝶的前後翅较雌蝶为窄,前翅外缘稍微向外突起无红色斑纹,而雄蝶则呈直线型,前翅端圆钝,後翅狭长,外缘呈明显波浪状,有明显尾状突起,整体呈灰黑色,後翅中室端有白斑,亚外缘有红色斑纹。卵呈球形,暗橙红色,表面覆盖雌蝶颗粒状分沁物,卵径约1.4-1.5公厘,高约1.2-1.3公厘。幼虫期具五龄,初龄幼虫呈橙红色,其後体色渐深而呈暗红色或红黑色,体上其肉质突起第3腹节有横走白斑,使该腹节之亚背部及侧面之肉质突起呈白色(滨野荣次,1987;徐堉峰,1999;王效岳、李俊延,2002)。
生态:成虫飞行缓慢,喜访野花吸蜜。在有马兜铃植栽处常可发现刚羽化的雌蝶,尚不会飞,就被守候的雄蝶上前交尾,而成虫寿命17.5天,较大红纹凤蝶为长,雌虫喜好产卵於叶片下,根据吴怡欣、杨平世(1995)研究结果得知,在20℃、25℃、30℃温度的条件下幼虫期约26.27天、22.29天及13.90天。另在幼虫食叶量以五龄幼虫取食量最大,幼虫期总食叶量为368.38平方公分。
分布:产於台湾全岛低、中海拔山区,兰屿、绿岛二地也有分布纪录。在台南县可於春、秋两季见到较多蝶只,大冻山区、仙公庙沿线及曾文水库最为常见。在南部地区整年可见,其中以三至四月、七至八月间为最多(何健熔、张连浩,1998)。除了台湾之外,还分布於东南亚广大地区,从印度到菲律宾、小巽他群岛,北界则到达琉球(徐堉峰,1999)。
食草:幼虫摄食马兜铃科(Aristolochiaceae)之植物,以港口马兜铃(A. zollingeriana)、大叶马兜铃(A. kaempferi)、异叶马兜铃(Aristolochiae heterophylla)等植物。
附记:在台湾南部地区数量相当多,特别柴山地区的海岸林,有不少异叶马兜铃与港口马兜铃,是故此蝶在当地仍多。
撰稿者:何健熔
图片提供:
资料库连结: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