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斑蝶
2011-12-05 21:47:17   来源:   点击:

    24. 斯氏紫斑蝶Euploea Sylvester swinhoei Wallace & Moore

    别名:紫斑蝶、双标紫斑蝶、琉璃斑蝶。

    分类:鳞翅目(Lepidoptera)、凤蝶总科( Papilionoidea)、斑蝶科(Danaidae) 。

    形态:本种为中型斑蝶,前翅长约64-66公厘,展翅宽70-90公厘,上翅正面具有微弱光泽的紫青色;下翅正面黑褐色带有蓝紫色琉璃光泽,前、後翅亚外缘有1排小白色斑;本种在外观与小紫斑蝶类似,除体型较大外,由前翅腹面有3枚浅蓝白色小斑点可加以区别;後翅亦有淡蓝色小斑点。其翅膀背面与端紫斑蝶雄蝶略为相似,不过端紫斑蝶的白色小斑点较多,且上翅翅形较尖狭。雄雌蝶在外观上差异不大,但雄蝶於上翅下缘呈圆弧状外突,可利用这点来加以区别,前翅背面靠近後缘,有两条平行的深褐色条状性标,看起来像数学符号中的等号。卵呈淡黄白色,橄榄形,直径约0.8公厘,高约1.3公厘,卵产於寄主植物的叶片上。

    生态:成虫喜访花采蜜,常栖息於森林中。成虫於三月间开始活动,其後直至十月都可见到成虫活动,冬季时台湾南部嘉义、台南、高雄、屏东、台东各县山区越冬。每年产生的世代数不明,卵期2天,幼虫具五龄,幼虫期约11天,蛹期约6-7天。每年的春雨季节结束後,随着温暖季风的吹送下,位於竹南地区的防风林间长满了羊角藤,老干上长出许多嫩绿的新叶,斯氏紫斑蝶飞抵後,而盛开的马缨丹与咸丰草花朵是其最佳的蜜源植物,形成「生态型蝴蝶谷」。5月上旬後的斯氏紫斑蝶幼虫将羊角藤新叶逐渐啃食殆尽,5月下旬成虫羽化之後飞出,形成美丽特殊的生态景观(徐瑞娥、徐庆宏,2005)。

    食草:本种幼虫食性较窄,在台湾幼虫仅以萝藦科(Asclepiadaceae)之羊角藤(武靴藤)(Gymnena alternifolium Merr.)为食。

    分布:本种分布由平地至海拔约1,000公尺山地,而以低山丘陵地数量最多。澎湖岛亦有记录。

    附记:每年冬天,保守估计至少有超过百万只紫斑蝶会聚集在大武山脚下温暖避风的山谷,形成壮观的越冬集团「紫蝶幽谷」,和太平洋彼端的墨西哥「帝王斑蝶谷」,并列为目前世界两种大规模「越冬型蝴蝶谷」(李俊延、王效岳,1997)。紫斑蝶是其中的主要成员之一,也是四种紫斑蝶中数量最少的,被视归属於亚种ssp. swinhoei,亚种名系纪念最早在台湾进行学术性采集的英国外交官兼驻台领事R. Swinhoe氏。本种与其他台湾产紫斑蝶类最明显的区别在於雄蝶具有成对的条状性标,以及前翅腹面由中室基部白斑点排成三角形模样。

    撰稿者:何健熔

    图片提供:

    资料库连结:www.tesri.gov.tw

    http://e-butterfly.svtw.org.tw/

    参考资料

    1. 何健熔。1995。乌石坑地区蝴蝶资源。台湾省政府农林廰。台湾省特有生物研究保育中心。199页。南投县。
    2. 李俊延、王效岳,1997
    3. 徐堉峰。1999。台湾蝶图监第一卷。台湾省立凤凰谷鸟园。344页。南投县。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纹身蛙鳚
下一篇:纹身蝴蝶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