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生物知识 > 繁枝锯齿藻

繁枝锯齿藻
2011-12-05 21:49:13   来源:   点击:

    学名:Prionitis ramosissima (Okamura) Kawaguchi

    同种异名:Grateloupia ramosissima Okamura

    科名:红藻植物门(Rhodophyta)、真红藻纲(Florideophyceae)、海膜藻目(Halymenlales)、海膜藻科(Halymenlaaceae)、锯齿藻属(Prionitis)

    别称:繁枝蜈蚣藻

    繁枝锯齿藻仅分布於西北太平洋区,在韩国、日本、琉球群岛、台湾、中国(东中国海、浙江、福建、广东)等地之沿海岸边都可以见到,通常生长於潮间带下部至低潮线附近的礁岩上。在台湾,繁枝锯齿藻产於北部(和平岛)、东北部(香兰)的海岸,常见其生长於低潮线附近海浪较大的礁石上,每年的1月到8月间为生长期,其中又以4月至6月间为生长旺期。

    繁枝锯齿藻的藻体圆柱状,直立,多丛生,软骨质,质地强韧,不易折断,体高约10~20公分,色泽呈紫红色至暗红色。藻体基部具一短圆柱状的短柄,底部则有以一明显且强力的大型盘状之固着器,以附着在浪击的礁岩上;有明显直立枝於固着器上发出,单条或呈不规则叉状分枝,为松散至密集的生长。藻体上半部主枝明显,直径约0.1~0.2公分,作多回不规则状或叉状分歧,分枝回数少,具有少至多个侧生小枝,小枝枝端渐尖;分枝常偏生於一侧,分枝顶端稍扁圆。藻体边缘全面可长出副出小枝,小枝数量多,呈羽状排列,枝条为短圆形,枝长则小於1公分。

    制作标本时,因繁枝锯齿藻的藻体具胶质且带有韧性,所以藻体乾燥後会变得脆硬,容易断,而不易附台纸上。

    繁枝锯齿藻的藻体内部多轴型构造,有皮层和髓部之分,皮层与髓部之间由大球形细胞彼此相连组。皮层组织厚,约10~20 层细胞;外皮层由椭圆形小细胞组成,细胞与表面垂直排列紧密;内皮层2~3 层由大球形细胞组成。髓部则由细长细胞丝纵横交错组成,约占了一半以上的髓部,内部无屈折率高的腺细胞。

    繁枝锯齿藻具有同型世代交替生活史,配子体与孢子体外观相似。配子体雌雄异体。生殖构造分布在由藻体边缘长出的副出小枝上。精子囊是由外皮层形成;造果枝具2细胞,辅助细胞明显;果胞枝与辅助细胞枝则由不同部位的皮层细胞形成,辅助细胞枝分枝非常多,其受精核藉由连结细胞送至辅细胞内。成熟囊果为球状,位於末端小枝中,埋於藻体内,具发达的果皮组织,有明显果孔。四分孢子囊亦只长在副出小枝的末端,埋在外皮层中,呈十字状分裂,没有不孕丝围绕。

    海膜藻科下的各属最重要的分类特徵是,其生殖构造分布的位置,如蜈蚣藻属(Grateloupia)与海膜属(Halymenia)两属的生殖构造全面散生在藻体上,但锯齿藻属、海柏属(Polyopes)和盾果藻属(Carpopeltis)等属的藻类植物的生殖构造,则只长在由藻体边缘生长出的副出小枝上。在锯齿藻属藻类植物体内,其皮层和髓部之间,更是由大圆形细胞彼此相连组成,也是重要的分辨特徵。

    ?  

    中文关键字: 繁枝蜈蚣藻 , 红藻

    参考资料

    1.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mosses/seaweeds/124.htm
    2. http://formosa.ntm.gov.tw/seaweeds/search/search_show1.asp?ID=3&SID=289&keyword=
    3. http://www.kinmen.gov.tw/Layout/sub_B/AllInOne_Show.aspx?path=5442&guid=d7c4f6d1-0820-48e0-a6f8-bc72cd2eb9bb&lang=zh-tw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缅甸小鼠
下一篇:线形硬毛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