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子凯、萧吉雄,《台湾农家要览-农作篇》,p475-p480,1997
- http://www.e2121.com/food_db/viewherb.php3?viewid=51&setlang=2
- http://www.afa.gov.tw/publish_detail.asp?catid=1462
- http://www.hljh.tcc.edu.tw/teach/%AE%D5%B6%E9%B4%D3%AA%AB/%B6V%A5%CA/%ADJ%A5%CA%AE%E2%B0%F6%BA%DE%B2z.htm
- http://www.tari.gov.tw/techcd/蔬菜/果菜类/胡瓜/胡瓜简介.htm
科名:葫芦科(Cucurbitaceae)香瓜属(Cucumis)
别名:黄瓜、青瓜、花瓜、刺瓜、王瓜
胡瓜(Cucumis sativus L.),原产印度喜马拉雅山南麓,根据记载,推测中国约在汉朝时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再经由中国传至东南亚和台湾等地。於汉朝当时称胡瓜,但到了隋朝改称黄瓜,又名青瓜,另因新鲜胡瓜的表面有小刺或瘤状凸起,因此也被称作刺瓜。
胡瓜为一年生匍匐或攀援性草本植物,为浅根性植物,根系主要分布在表土层20~30公分以内,主根会向地下生长,且会不断的分生侧根,测根则水平生长,另外,胚轴及茎部也会生出不定根。
茎为蔓性断面为四角形或五角形,表面被覆粗毛,并具分枝性,即主蔓的每一个叶腋都能抽生侧蔓,又每个侧蔓也能发生两次侧蔓,此外,在叶腋里会生出花簇与卷须,而茎与地面接触的部分可生出不定根。卷须是侧枝与叶的变形物,与支柱、墙面或石头等物接触时,因受到刺激,在另一侧的细胞便会伸长,所以卷须会将接触物卷起来。
叶互生,叶身呈掌状,具浅裂,裂片呈尖锐三角形,边缘则有细锯齿,表面和背面都着生粗毛。而因茎、叶很容易折断,所以栽种上会采用支柱栽培或是安装挡风设施。
胡瓜一般为雌雄异花同株,但也会出现其他类型的植株,因此花有雌花、雄花和两性花三种。胡瓜的雌花与雄花的花冠为钟状,黄色,并具有五深裂,萼片则都为筒状,呈五裂。又雌花为子房下位,具3心皮,很少具4~5心室,柱头3叉,花柱短,另在花被筒内侧的假雄蕊基部,会长出蜜腺细胞,在开花时可见蜜腺。
通常雌雄异花同株品种会先开雄花,之後再陆续开雌花。雄花较小多为簇生,也有单生的,雌花较大一般多单生,也有双花或多花的。通常雌花多发生在侧枝与上部,又植株一旦雌花化,之後便不易着生雄花了。
开花时间多在中午前6~10点时,但雄花开放後,花药囊随即裂开放出花粉,其花粉的寿命只有4~6小时,所以雌花在开放前一天或是开花当日都可授粉。不过胡瓜为天然异花授粉植物,需仰赖虫媒,因此开花期授粉昆虫之多寡及活动极为重要。
又胡瓜的雌花或雄花之形成颇受日照长短影响,华南系统胡瓜品种对短日照较为敏感,在冬季短日低温下播种,容易发生雌花;华北系统胡瓜品种对日照较为钝感,在夏季长日或周年播种,也可以产生雌花。
当雌花授粉後,子房逐渐膨大,而与花托合并发育的假果即是胡瓜的果实,其果形为筒形至长棒状,嫩果白色至绿色,成熟时变为黄白色或黄褐色,而果面可能为平滑,抑或有棱、瘤、刺,而刺尖端又分有白、黑两种,且刺瘤的大小、密度也会因品种而异,甚有部份品种其果面皱摺明显,或具有蜡质粉衣。胡瓜的种子十分细小,呈批针形。
胡瓜的种类繁多,且品种分化显着,不少植株性状会因品种而不同。一般依生态特性,可将胡瓜区分为大胡瓜、小胡瓜(花胡瓜)、全果加工胡瓜、四叶系统胡瓜和温室系统胡瓜等。台湾以栽培大胡瓜和花胡瓜为主,栽培地区集中在中南部,其中又以屏东县、高雄县为全国胡瓜的重要产区,再来是彰化县。
台湾早年栽培的胡瓜品种,大部分是从中国引进,仅少部分是自日本引入。不过,因胡瓜具有杂种优势,又杂交种的抗病性、产量和品质等都比地方品种来得好,而受到农友的喜爱,所以目前台湾所种植的胡瓜品种,大都改用杂交种。
胡瓜果实偶具有苦味,是因在栽培过程中发生了水分不足、低温、一时的氮素过剩、日照不足、温度及土壤水分剧烈变化等情形,故就会很容易产生出苦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