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杨远波、颜圣紘、林仲刚,台湾水生植物图志,行政院农业委员会,2001
- 林春吉 ,台湾的水生与湿地植物,绿世界出版社,2005
学名:Trapa bicornis Osbeck var. taiwanensis (Nakai) Xiong
科名:菱科(或千屈菜科)
别名:菱角、龙角
特性:台湾菱为一年生浮叶性草本双子叶水生植物,性喜温暖,光照充足的环境。
茎:茎修长,生於水中,粗约4至10 mm,节上有根状的沉水叶。
叶:叶两型,沉水叶呈细根状,生长於茎节之上。浮水叶浮於水面,阔菱形,长2至4 cm,宽3至6 cm,上表面亮绿色,叶背背紫红,排列成莲座状。叶身前端叶缘粗牙齿缘,後端至基部全缘。叶柄膨大为长椭圆形,中空具气室,可漂浮浮於水面,长5至12 cm,有毛。
花:花白色至淡粉红色,腋生,单出。花瓣4枚。雄蕊4枚。花期七月至十月。
果实:果实黑色,有肩角2枚,尖锐,平展或反折,具倒刺。红菱(Trapa bicornis var. bicornis)则不具倒刺。果实包含角共长约4至5.5 cm。
产地:日本、台湾及中国大陆的广东、江西、湖北、福建等地。
分布:台湾全岛平地至山区的水田或池塘
用途:主要栽培作食用与观赏。菱角为台湾重要经济性农作物,以嘉义县与台南县为主要产地,台南县官田乡更是栽培的大本营。
分类:台湾地区的菱角种类,虽然不同研究者在处理分类归属时,意见有极大歧见,但目前多半已认定原生的分类群有三个,其他则是植物分类学上尚未处理的分布记录与引进种。但是因为早年的采集地点如今大多已被破坏,现在栽培之菱角种类又有逸出归化的现象,所以很难从现在台湾发现的种类与少量的标本来确实处理台湾产菱属植物的确实种数与分类地位。
目前台湾所栽培的菱角种类,据说有部份是早期汉族移民从中国大陆引入,但引入时间与种源至今仍不十分清楚。中国植物志指出红菱栽培於台湾,但经过调查之後,发现台湾目前栽培菱种中并没有中国大陆产典型的「红菱」,大多数栽培种的特徵比较接近「台湾菱」。因此红菱是否真的曾经从中国大陆引进台湾?台湾目前是否有红菱存在?这些需要进一步的研究才能确认。有一种推论是,中国大陆引进的红菱已经与台湾菱杂交,造成原有的性状消失,但这仍是一种假设。
目前台湾部份农业文献将栽培菱种视为「台湾菱」,根据型态分析,判定「台湾菱」为红菱的变种,两者的差异在於台湾菱肩角具有倒刺,果实较小,但是这些差异并不稳定,是否有更稳定可做区别的差异?以及台湾是否还有野生的台湾菱族群存在,这些问题仍需要更多的资料累积才能解决。
1942年中井猛之进(Takenoshin Nakai)根据台北与高雄的标本发表「台湾菱」为新种植物。台湾植物志编纂时则是引用采自云林虎尾与台南的标本作引证。除此之外,早年在台南、高雄旗山与苗栗三义地区都有所谓「台湾菱」的采集记录,但如今这些采集地皆已不见野生植株。
中文关键字: 台湾菱 , 水生植物 , 红菱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