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www.mrflora.com/bt_taiwanli.htm
- http://www.coa.gov.tw/view.php?showtype=pda&catid=21684
台湾藜以前一直被误认为外来品种,後由林务局提供经费,交由高雄大学生命科学系葛孟杰、国立中山大学生物科学系杨远波、屏东科技大学食品科学系蔡碧仁三位教授合作研究,监定後才确认为台湾特有植物,於2008年将「红藜」正式命名为「台湾藜」。
台湾藜在台湾南部的排湾族与鲁凯族山地部落栽培历史超过上百年,排湾族称台湾藜为Djulis,是小米、玉米的伴生作物。耐旱、耐高盐,对乾旱或贫瘠土地的适应力很强,播种後经 4-6 个月便可成熟采收,多与稻米或芋头共煮,或作为酿造小米酒的酒麴原料,是原住民极重要的传统粮食作物,但因其质地较粗又带苦味,年轻一代较少食用而逐渐减少耕种。
台湾藜全株富含多种色素,有黄、红、橙红、紫红等色,是天然色素极佳的来源;嫩茎叶和花穗可炒食、煮汤或腌渍;晒乾後的茎通常当燃料。鲜艳多变的颜色让台湾藜不但可以吃也可当作花艺素材,瓶插寿命可达十天以上。台湾目前仅屏东、台东及花莲地区原住民部落零星栽培。
中文关键字: 台湾藜 , 红藜 , 赤藜 , 紫藜 , 彩虹米
英文关键字Chenopodium formosanum , Formosa Lambsquarters , Djulis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