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文汕,《台湾农家要览-农作篇》,p335-p344,1997
- http://www.tari.gov.tw/techcd/%E8%94%AC%E8%8F%9C/%E6%A0%B9%E8%8E%96%E8%8F%9C%E9%A1%9E/大蒜/其他/大蒜-其他.htm
Allium scorodoprasum var. viviparum
科名:葱科(Alliaceae)葱属(Allium)
别名:大蒜、蒜球
大蒜原产於印度西北、阿富汗、乌兹别克、喀什米尔等中亚地区,古埃及人自西元前27802~100间已有栽培大蒜的纪录。而中国约在汉武帝时代,西元前113年,由张骞自西域引进大蒜。台湾则在明末清初时引进,至今已有300多年的栽种历史。
大蒜因收获阶段与食用部位不同,而有多种利用方式。「蒜黄」为蒜瓣在遮光下,催芽软化栽培的大蒜嫩芽;「青蒜」和「蒜苗」是采收大蒜植株的的嫩茎叶者;「蒜苔」为大蒜开花抽苔後,采收其肥嫩花苔;「蒜球」则是茎基新生叶腋处,侧芽分裂成2~6个鳞芽,鳞芽肥大後变发育成蒜球,当植株老化,收获其变态鳞茎,一般称为「蒜头」。
大蒜为单子叶草本植物,其根系相当浅,约在表土的5~25公分。茎为极短缩的变态茎,呈盘状,也称茎盘或基盘。营养生长期时,根自茎盘基部长出,茎顶分生叶原体。生殖生长期时,顶芽会分化成花芽,部份品种可抽长花苔。大蒜的叶可分为叶身和叶鞘,叶身扁平狭长,叶鞘则着生在短缩茎上,互生,并相互抱合像茎一样,因非茎所以称「伪茎(pseudostem)」。
大蒜的茎基新生於叶腋处,侧芽会分裂成2~6个鳞芽,鳞芽肥大後,会发育为蒜球。当大蒜植株的顶芽优势减弱时,顶芽下的第二至第六腋芽便会直接发育成蒜瓣,或者先分裂成2~3个鳞芽後,再分别肥大成蒜瓣;而每一个腋芽或分裂的鳞芽,由内、外层鳞片及一个营养芽组成。内鳞片最後会肥大成蒜瓣,外鳞片则於内鳞片肥大时,将养份转移,而变成为一层乾燥的保护薄膜包被於蒜瓣外,所以蒜球是由1至20~30枚蒜瓣与数层的叶鞘膜组成。
大蒜喜好冷凉气候,不耐暑热,发芽温度以20℃最佳,生育适温为18℃-20℃,高於25℃以上则生育不良,日照长短影响着结球关系,需在长日照和温凉气候条件下,才会结球。所以对处亚热带与热带地区的台湾来说,冬季低温期的日照时数较短,只适合栽培短日照品种,长日照品种则会无法正长结球。又大蒜根系浅,不耐乾旱,喜湿润,所以土壤以土质肥沃、排水良好的砂质壤土或黏质壤土为宜。
台湾大蒜栽植最适期,中北部为9月下旬至11月下旬间,南部则在10月上旬至11月下旬,高冷地夏季也可种植青蒜,以供夏季蔬菜。
台湾大蒜品种中较常见的有,
1. 西港蒲蒜:为早生种,也称「和美种」。蒜球小,瓣数多,鳞皮膜带紫红色。多见於彰化县沿海地区栽培。
2. 大片黑:也称「黑叶种」,为中早生种,是目前栽培面积最多的品种,以学甲、西螺、莿桐等地区最多,其伪茎硬而被分在硬骨蒜类,又叶片大且直立,深绿,蒜球大,瓣中等,产量大。
3. 西螺白叶:其伪茎硬而被分在硬骨蒜类,属中晚生品种。植株幼嫩时可当青蒜,品质可,老熟时可采蒜球,其蒜球大,蒜瓣也大,产量高。
4. 花蒜:其伪茎较软而被分在软骨蒜类,叶宽大下垂,质地柔嫩,可做为青蒜;又易抽苔,也可收获蒜苔;但蒜球之瓣数多,也较小,又易出现「爆蒜」,皮膜带淡紫色,产量也低。
台湾栽种的蒜球通常在3~4月时,进行采收与乾燥作业,5~6月移入一般仓库进行自然通风贮藏,一般新鲜大蒜经充分乾燥後,会有1~3个月左右的生理休眠期,在一般室温下,可贮藏至10月上旬,但到了秋冬季就会有发芽乾腐问题,便无法继续贮藏供应旧历年节之需,因此也会以加温方式或冷藏方式贮藏,即放在温度28度C以上或是置於0~-2度C间,但冷藏时间太久会破坏蒜头细胞膜的完整性,而丧失贩卖价值。
中文关键字: 大蒜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