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mosses/seaweeds/110.htm
- http://bio.ktnp.gov.tw/BIOS100_32.asp?RQNO1=B5004&RQNO=0001&SORTB_ID=B5&SORTB_NAME=&SORTA_ID=
- http://formosa.ntm.gov.tw/seaweeds/search/search_show1.asp?ID=3&SID=132&keyword=
- http://tidal.phhcc.gov.tw/03species/species01_02.asp?sid=1&id=10
同种异名:Fucus taxiformis
?Asparagopsis delilei
?Asparagopsis sandfordiana
Dasya delilei
Falkenbergia hillebrandii
Lictoria taxiformis
Polysiphonia hillebrandii
科名:红藻植物门(Rhodophyta)、真红藻纲(Florideophyceae)、柏桉藻目(Bonnemaisoniales)、柏桉藻科(Bonnemaisoniaceae)、海门冬属(Asparagopsis)
别名:海门冬
芦笋藻广泛分布於太平洋之热带海域,如韩国、日本、琉球群岛、台湾、中国(广东、广西、香港、海南岛)、马来西亚、菲律宾、夏威夷、埃及、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之海域都可见到其踪迹,通常生长在低潮线至潮间带下部的礁岩上。
在台湾,芦笋藻主要产於恒春半岛(白砂湾、南湾)、东北部、小琉球、绿岛、兰屿及澎湖等地之海岸,较常出现在东北部之低潮线至潮下带10公尺深的礁石上,每年的1~5月为芦笋藻的生长期,尤其是初春至初夏期间最为繁茂,夏天高温之後藻体成熟便会消失。
芦笋藻的藻体呈紫色,紫红色、粉紫色或红褐色,直立,质地柔软,有明显直立茎及匍匐茎之分,外观呈羽毛状,多丛生,高约10~20公分。直立茎呈圆柱状,直径约0.1~0.15公分,不规则地向各方分歧,分枝少,上部呈重覆羽状分枝,多回;分枝逐渐变细,长0.1~0.3公分,顶端长出许多毛状细密小枝,小枝呈反覆1~2回互生;因下方枝条较分散松散,往上部则渐为密集,故藻体形成一金字塔状。匍匐茎则向下生假根状的固着器,以附着於基质上,又藻体底部的分枝很少,或几乎裸露。夏天後,藻体的小枝会凋落,仅剩略嫌糜烂的直立茎。而离水後,藻体会摊软。
芦笋藻的藻体内部为单轴型组织,完全皮质化。其横切面中央有一大的中轴细胞,外有3~6层近圆形的细胞包围,以构成皮层,其余部份是一充满液体的空腔。皮层的最外层细胞个体较小,径约15微米,具有色素;次表皮细胞呈卵形至不规则形,直径约60微米,故向内为3~5层细胞个体较大,圆形至多角形,为无色的薄壁细胞。而末梢小枝则由3个未皮质化的细胞组成。
芦笋藻具有世代交替,配子体大,孢子体小,为异型世代交替。雌雄异株。受精过程中无辅助细胞的参与。果胞枝由3 个细胞组成,果孢子体大,约400~550微,具有宽广的基部,着生於短且膨胀的棒状形小枝。精子囊为长椭圆形至棍棒状,由末枝转化而成,故群集位侧生枝上部。囊果呈球状至倒卵形,突出藻体外,鲜红色,有明显的囊孔和囊柄。孢子体细小,丝状,互生状辐射分枝,中轴细胞外有3个周心细胞,无皮层。四分孢子囊则由周心细胞行减数分裂发育成,十字形分裂。
海门冬属藻类仅有芦笋藻一种,该属与柏桉藻科下另两个属,栉齿藻属(Delisea)、柏桉藻属(?Bonnemaisonia),的分类特徵为,(1) 藻体圆柱状或稍扁,向各方面分枝,分枝甚密;(2)其四分孢子囊生在微观的丝状体上;(3) 配子体大,其囊果生於特殊小枝的顶端;(4) 精子囊生於枝上部,具短柄,长椭圆形。其中该类四分孢子体被认为是不同於其他藻类的最重要特徵。
?
?
中文关键字: 红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