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参考文献:
- 1. Huang at el. Flora of Taiwan Vol. 5: pp. 329, Taiwan Taipei:Department of Botany, NTU,
- 1996
- 2. 刘和义等《台湾维管束简志 第五册》pp. 256-257,台北市:行政院农委会,1998
- 3. 潘富俊 《诗经植物图监》 pp. 58-59,台北市:猫头鹰出版社,2001
又名葭、蒹葭。
分类
禾本科,芦苇属。
型态
大型多年生草本,茎中空直立,可长至3 m左右。叶茎生,线形,长可达60 cm以上,宽约2 cm,会落叶。叶舌长1.5cm,短膜质,上布长缘毛,摸起来很粗糙。大型圆锥花序,基部有长丝状的绒毛,整个花序可长达40 cm。小穗下方常是雄性花,颖短於小穗并具3- 5脉。
分布
广泛分布世界各地,如沼泽、湿地、河岸边。
说明
以前的人们常逐水而居,不管是靠近溪河或水塘,自然而然就能亲近水草。挺水也好,沉水也好,聪明的人们总是能够适当的利用这些植物。芦苇就是其中一种与人类的历史、文学和生活息息相关的水草。
潘富俊老师於《诗经植物图监》一书中,对於芦苇的名称,有详细的描述:「在《本草纲目》中,称初生的芦苇为『葭』、开花前为『芦』,花後结实为『苇』,因此,葭、芦、苇,以及蒹、兼葭等均指芦苇。」。另外中国文学中,也常用「葭月」来代表芦苇花开絮飞的十一月。有机会仔细阅读中国古老的传说-女娲补天,也能在里头见到芦苇成灰後,在故事中穿针引线的痕迹。不管是看似繁复的称呼,或是夹有文人情怀的月令,甚至是陆怪光离的神鬼传说,都是代表着人们对於芦苇的依依亲近和入微观察。
除了植入文学外,芦苇尚有许多的利用。例如,茎粗者可编织苇席,叶子大者可包裹菜肉,枯萎者可用作薪火…等等。生活之外,还可利用芦苇制成「芦苇哨」吹声作乐,增加情趣。台湾前交工乐队,现组好客乐团的郭进财先生,更以芦苇哨作为器乐主题,依音质分唢呐芦苇和管子芦苇再撘配其他乐器,并融合了自身的客家元素,创作了「芦苇的声音」这张专辑。听过芦苇的声音吗?现在那声音不只是自我娱乐的吹响,还是一种重新拥抱母文化的自信。
除了音乐,芦苇在艺术创作中,也有许多令人赞叹的应用。於2006年,关渡自然公园举行了第一届的「自然装置艺术节」,邀请了六位国际知名的自然装置艺术家,以本土环保的概念,就地使用关渡自然公园中的素材创作。其中,来自美国的Josho创作的「驻足与观看」,便是以晒乾的芦苇、竹子…等作为建构的主要材料。远看像是一幢茅草屋的半裸露建筑体,上方和四面有着许多开口,建构用的芦苇和周遭湿地正挺立的芦苇,形成了死生的明显对比。当观者坐在主要的建筑中时,人们从可窗窥见了由死见生的美好。要与自然融为一体?或是再次寻找世间的价值?答案都随着观者的心意自在流动,芦苇此时便只是形而下的踏脚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