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王嘉雄等着,台湾野鸟图监,台湾野鸟资讯社。
- 2003年,约翰、马敬能等着,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英名:Oriental Honey Buzzard
学名:Pernis ptilorhynchus (Temminck 1821)
亚种:P. p. orientalis
别名:东方蜂鹰、凤头蜂鹰、雕头鹰
目名:隼形目(FALCONIFORMES)
科名:鹰科(ACCIPITRIDAE)
特有种或特有亚种:非
保育等级:II级,珍贵稀有野生动物
生息状态:尚称普遍的过境鸟以及冬候鸟,曾在北部山区有繁殖成功的纪录
特徵描述:中型的猛禽,头颈部比例较细小,喙长,眼先处密生黑褐色鳞状羽。双翼宽长,尾中等,雄鸟尾羽可见两条宽黑横带,雌鸟及亚成鸟则为三条以上的细横带。体色变异大,一般可由腹面及翼下覆羽的颜色分为淡色型、中间型以及暗色型三类。
族群分布:蜂鹰分布於东亚至南亚,包括西伯利亚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台湾、中国东部至西南部、东南亚、印度等地。台湾主要为过境鸟,迁移季节时常以数只至十多只的小群移动;冬季时也可於中低海拔山区见到渡冬个体,近年来在北部山区曾发现筑巢并有繁殖成功的纪录。
生态习性:在树林中觅食时较不易见,主要以蜂蛹及其幼虫为食,包括树上以及地面的蜂窝都是觅食的对象。发现蜂窝时乃用嘴啄食,或先以趾爪扒开。由於东方蜂鹰头颈嘴皆较细长,适於啄食洞中的昆虫;眼先密生的鳞羽及脚的网状鳞能防止昆虫的螫咬。
生态威胁:对蜂鹰最主要的威胁是森林栖地的破坏,尤其是低海拔山坡地的开发及中海拔的农林业活动。列於 CITES 名录 II中。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