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蕨类图监 远流出版社 郭城孟
- Morphology of vascular plants ,New York : Macmillan, David W. Bierhorst
- Pryer, K.M., E. Schuettpelz, P.G. Wolf, H. Schneider, A.R. Smith, R. Cranfill. 2004.
- Phylogeny and evolution of ferns (monilophytes) with a focus on the early
- leptosporangiate divergences. American Journal of Botany 91: 1582-1598.
那观音座莲该何处寻呢? 虽然我们已经知道他不是从池塘里冒出来,但也用不着向观音菩萨寻去,因为在邻近的低海拔山区就能发现他了!尤其是比较阴暗的成熟林相里或溪沟边,而且观音座莲的特徵十分明显个体又很大,所以 “非常” 容易被观察到;他成熟且长得健康的叶子是2回羽状复叶,每个小羽片呈长椭圆的形状,叶子总长可达1公尺以上甚至到3公尺,而在叶柄基部除了一些褐色的毛被物外,都会有一个明显膨大的构造,比较学术的称呼叫做叶枕(pulvinus),如果观察比较仔细的你,一定也会在他羽轴跟小羽轴的交界发现类似的构造;而这些膨大构造在叶片失水的时候会让叶子整体略下垂一些,这样的话叶的下表面对外面积就会减少,因为管制叶片水分散失的气孔(stomata)多分布在叶子下表面,相对的,当水分充足时就会支撑整个叶子使他 “挺” 起来.
观音座莲学名是Angiopteris lygodiifolia Rosenst.,是属於合囊蕨科(Marattiaceae),而这群蕨类是比较原始的,其中有一个特徵是比较他孢子囊壁(sporangium wall)的形成发育,所以在分类上把他归类在 “厚囊蕨类” (eusporangiate ferns),这个 “厚” 名符其实地就是形容他孢子囊壁的层数, 因为厚囊蕨的孢子囊来源为多个细胞,会形成一层或多层细胞的孢子囊壁,而我们目前现生的蕨类是以薄囊蕨类(leptosporangiate ferns)为多,(薄囊蕨的孢子囊只是由一个细胞产生);像观音座莲这类厚囊蕨的孢子囊群通常长在叶背靠边缘的部位,几个排一排看之下有点像咖啡豆;不过这个特徵在演化上的重要性略有一些争议,尤其是在不久以前有颠覆传统看法的分子证据出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