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生物知识 > 锯角雪萤

锯角雪萤
2011-12-05 22:01:39   来源:   点击:

    9.锯角雪萤 Diaphanes lampyroides (Olivier)

    类别:一般种

    分类:鞘翅目(Coleoptera)、菊虎总科(Cantharoidea)、萤科(Lampyridae)

    形态:雄虫体长12.3-14.5公厘。前胸背板与翅鞘米黄色,略为透明,前胸背板半圆形,背板中央红色,前缘有2枚弧型的透明斑块,触角锯齿状,腹部末端有2节长椭圆形发光器。雌虫体长18.3-20.6公厘,体橙黄色,前胸背板与腹部前缘处红色,前翅完全退化,腹部末缘有4点发光器。卵球型,橙黄色,约1.4 -1.5公厘,与橙萤的卵类似,唯卵径较小,不容易分辨。幼虫体乳黄色,背板黑褐色,背中线细长,黄褐色,各节背中线两侧,各有1条黄褐色细纹,但有些个体较不明显。胸部侧板与腹板为桃红色。第8、9腹节之背板白色,为发光器。 成虫体型与其同属的雪萤(D. niveus Jeng and Lai)十分类似,可以由成虫的触角加以区别,锯角雪萤之触角为锯齿状,而雪萤之触角为丝状。

    生态:成虫主要发生期为每年10月至次年1月间。在不同地区的发生期有明显差异。成虫较常出现於林间,特别是地被植物完整且没有光害地区。雄虫夜行性,於入夜後开始飞出,赏萤的时间要提早,如果冬季晚间的温度过低,成虫有可能不出来活动;雄虫发黄绿色光,光持续,但光线较弱。雌虫因身体肥大,且翅退化,已失去飞翔能力,只能在地上爬行,常可发现雌虫在小石头或土堆上,高举腹部,露出发光器,发出持续光,以吸引雄虫前来交尾。幼虫常出现於林道间的土堤或土坡上,夜间活动,在阿里山地区有较大的族群。

    分布:锯角雪萤分布於台湾中南部地区,主要在海拔800-2,500公尺间山区。幼虫陆生,生长於针叶林、阔叶林、针阔叶混合林间,需地被植物覆盖完整之栖地

    食饵:幼虫以地表活动,喜食蚯蚓,捕食习性与橙萤相似。

    附记:锯角雪萤属冬季出现的萤火虫,与其它临近的日本韩国及中国大陆相较,属於特殊种类之萤火虫,有必要加以保护。於冬季赏萤时,日夜间气候变化大,因此需要穿着较保暖衣服。

    撰稿者:何健熔

    图片提供:

    资料库连结:www.tesri.gov.tw

    参考资料

    1. 何健熔、姜碧惠、张秀姈。2004。拜访奥万大的夜精灵。中华民国萤火虫保育协会出版。143页。南投县。
    2. 杨平世。1998。火金姑-萤火虫。中华民国自然生态保育协会出版 82页。台北市。
    3. 杨平世主编。1998。营建署国家公园萤火虫生态保育研讨会手册。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铁刀木
下一篇:锦晃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