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王嘉雄等着,台湾野鸟图监,台湾野鸟资讯社。
- 2003年,约翰、马敬能等着,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英名:Great Crested-Tern
学名:Sterna bergii
别名:大凤头燕鸥
目名:鹬形目(CHARADRIIFORMES)
科名:鸥科(LARIDAE)
特有种或特有亚种:非
保育等级:无
生息状态:台湾地区普遍夏候鸟。
特徵描述:身长45公分,台湾常见大型燕鸥中唯一黄嘴的。公母外表相同。夏羽时:头部自眼睛及其沿伸线以上全为黑色,像似庞克发型,但黑头冠与嘴基并不相连,之间仍有块白色区域。身体除背部至尾巴为暗灰色外,其余白色。翅膀翼上为暗灰色,但翼尖稍黑、初级飞羽有白色羽缘;停栖时翼尖略长於尾巴。脚黑色。冬羽时:黑色头冠前半部转为灰白,并密布许多黑色细纹。亚成鸟:头部的黑色较浅且有杂乱感;背部及双翅为较深之灰黑色,且羽缘为白色;脚黄色。
族群分布:分布於低、中纬度的南、北半球海域,遍及西部、南部太平洋与印度洋。台湾地区夏日海边最常见的鸥科鸟类,并繁殖在澎湖(北海、东海)及马祖某些无人岛礁上。
生态习性:典型海洋鸟种,也停在河口沙洲、潮间带或礁岩上休息。除非天候极差,一般不会进入内陆活动,但离陆地稍远的海域也不见踪影,显然对海岸线的倚赖颇深。一般三、两只活动,食物丰富时也有较大数量聚集,但大多各自各的活动,群体性不像苍燕鸥明显。大致在海平面1-20公尺高的空中来回飞行,鼓翼速度不快,姿态优雅稳重。发现目标後,高速俯冲至海面啄食表层的小型鱼类,并不潜水。有集体将蛋下在空旷地的习性,一巢只生一颗蛋,雏鸟孵化後由亲鸟轮流喂养;约在八、九月份离开。由历年记录分析,台湾各地的出现情况,因季节不同而有消长现象:四、五月之交,常大量出现在台南、高雄沿海,这是北返的过境群;六到九月,北海岸至宜兰之间的密度最高,其中以兰阳溪口数目最多,不仅七、八月份可见到大批亚成鸟,台风期间也常有大批自海上前来避风;十月份後至翌年三月,仅见零星的滞冬个体,地点也限嘉义以南的沿海湿地。由於凤头燕鸥不在台湾本岛及北方三岛繁殖,北海岸及东北角众多的度夏个体,其夜栖地在哪及身份为何,至今仍一无所悉。
相似鸟种:黑嘴端凤头燕鸥,体型比本种小(38公分),嘴尖黑色,体背及翅膀的灰色较淡;冬羽时额头白色,即头顶只有一半为黑;数量极少,为「极危」级的珍稀鸟类。小凤头燕鸥 (Lesser Crested-Tern/Sterna bengalensis),40公分,体背、双翅色泽亦较淡,嘴色偏橘黄,头顶黑冠与嘴基相连,停栖时翼尖明显较尾巴长;冬羽时额头全为白色。
生态威胁:海岸开发导致栖地丧失,及炸鱼、捡食鸟蛋、登临繁殖地等不当行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