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1年,王嘉雄等着,台湾野鸟图监,台湾野鸟资讯社。
- 2003年,约翰、马敬能等着,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英名:Large Hawk Cuckoo
学名:Cuculus sparverioides
别名:姑鸟、大慈悲心鸟、紫归、子规
目名:鹃形目 (ORDER CUCULIFORMES)
科名:杜鹃科 (FAMILY CUCULIDAE)
特有种或特有亚种:非
保育等级:无
生息状态:不普遍夏候鸟
特徵描述:大型杜鹃,体长约39~40公分,体色大致呈褐色带黑褐色横纹,由於体色及飞行方式拟态鹰类,故名鹰鹃。嘴为灰黑色,嘴基略带点黄色,眼圈为黄色,自上头至後颈、脸部为灰黑色,背、尾部及翼羽为褐色至暗褐色,背部有不明显的黑褐色细横斑,尾羽长带有黑褐色寛横纹带,翼羽羽缘颜色较淡褐色,小覆羽略带点红褐色,颈侧为带状红褐色,喉、胸、腹部至尾下大致为白色至灰白色,腮部两侧有黑色粗纵纹,呈八字形,喉、胸部有黑褐色及红褐色细纵斑,腹部带有黑褐色横斑,脚为鲜黄色;飞行时整个翼下、尾下为灰白色,有黑褐色横斑,形态与鹰类极为相似,很容易混淆。
族群分布:在台湾鸟学界的最早记录为1935年4月11日,由日本人风野鐡吉在阿里山乡自忠山区采集到的标本。鹰鹃在台湾为普遍的夏候鸟,主要分布於印度、中南半鸟、马来西亚、印尼、婆罗洲、菲律宾群岛及中国云南、海南岛,在此区域为终年皆可繁殖的留鸟;夏季时部份族群会迁徏至台湾、中国长江流域之华中、华南地区繁殖。
生态习性:常单独活动於海拔2300公尺以下的中低海拔山区阔叶森林或山麓林地,由於4月在2700公尺的鹿林山曾有记录,故在春、秋迁移季节分布区可能较为广泛。食性属杂食性,主要食物为小型动物、昆虫及植物果实。繁殖时鹰鹃本身不筑巢,而是将其卵产於其他小型鸟类的巢中,代其孵育的托卵行为模式。鸣叫声急促而连续鸣叫个不停,且尾音声调会逐渐上扬,叫声似「kou-kou-a2、kou-kou-a2、kou-kou-a2」,因鸣声似日语的「慈悲心」,日名因而取为「大慈悲心鸟」,夏季从早到晚,以及半夜都可听到其凄厉而哀怨的鸣声。
相似鸟种:无
生态威胁:目前无发现立即及显着的危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