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http://subject.forest.gov.tw/species/mosses/seaweeds/144.htm
- http://bio.ktnp.gov.tw/BIOS100_32.asp?RQNO1=B5027&RQNO=0002&SORTB_ID=B5&SORTB_NAME=&SORTA_ID=
- http://blog.yam.com/an0527/article/29674834
科名:红藻植物门(Rhodophyta)、真红藻纲(Florideophyceae)、杉藻目(Gigartinales)、沙菜科(Hypneaceae)、沙菜属(Hypnea)
别名:刺沙菜、鹿角菜
鹿角沙菜广布於东太平洋、加勒比海、印度洋等海域,如日本、越南、菲律宾、台湾、中国(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香港)、斐济、所罗门群岛等地之海岸都可见,一般生长在潮间带中部的潮池中。在台湾则於後湾、船帆石、风吹砂、马岗等地的海岸都可见到。
鹿角沙菜的藻体松散,为丛生团块状且错综纠结,高度约10~14公分,偶可达30公分,色泽呈黄色,或微带绿色,而於阴暗处藻体则呈深红色或紫绿色,质地为软骨质。藻体藉底部小又不明显的盘状固着器,或是底部枝条,以附着於礁石上。藻体上部无明显的主轴及枝轴,呈二叉状分枝或不规则的互生分枝;枝条为细圆柱状,直径约0.05~0.1公分,末端变尖,似鹿角状,故称「鹿角沙菜」;分枝广开,有时以垂直分出,角度约45~90度间,分枝间距则约0.5公分,且分枝间会以盘状固着器互相连结;而藻体中部与下部的每一枝条会再长出小枝,小枝微细,单条或有分叉,并具刺,长约0.1公分,小枝常垂直分出,枝端尖锐。
因鹿角沙菜质地为软骨质偏膜质,所以新鲜标本的质地相当脆弱,容易折断,且制成的腊叶标本也无法完全附着在台纸上。
鹿角沙菜藻体内部组织为单轴型生长模式。中央有一中轴,具源於顶细胞的轴丝,明显可见;其旁是2~3层由大而不规则圆形,或卵圆形薄壁细胞组成的髓部,而髓细胞壁上并无镜状加厚部分;最外是皮层,由1~2层较小的表皮细胞组成,表皮细胞含有色素体。
鹿角沙菜的生活史具有同型世代交替。生殖个体与营养体的分枝外观,时常显着不同,生殖体的分枝通常是最末的小枝,且也较复杂密集。囊果相当大,半球形,不具柄,单生或2~3个集生在不分枝的最末小枝上。四分孢子囊散生在末枝的基部或中部膨胀部位的皮层细胞中,成熟的四分孢子囊为长柱形,以带状分裂。精子囊则散生在末枝基部的略膨大部分的表皮层中。
鹿角沙菜是提练「卡拉胶(Carrageen)」的原料之一。卡拉胶又称鹿角菜胶、角叉菜胶、爱尔兰苔菜胶,是一种从角叉菜属、麒麟菜属、杉藻属及沙菜属等红藻中所提炼而成的一种多醣类统称,是多种物质的混合物,有ι(Iota)、κ(Kappa)、λ(Lamda)和μ(mu)四种,其主要成份为carbonhydrate与sulphate,又直键大分子结构带有强力阴电性的多元电解质,具高度亲水性与pH值中性稳定,所以在食品加工和其他工业得到广泛的使用,常被作为凝固剂、增稠剂、乳化剂、悬浮剂、澄清剂、稳定剂和持水剂等等添加剂,用於制作布丁、冰淇淋、酱料、果冻,还有药品、牙膏、空气芳香剂等。
?
中文关键字: 刺沙菜 , 鹿角菜 , 红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