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雀
2011-12-05 22:08:09   来源:   点击:

    麻雀

    英名:Eurasian Tree Sparrow

    学名:Passer montanus

    别名:厝鸟仔

    目名:雀形目(PASSERIFORMES)

    科名:文鸟科(PLOCEIDAE)

    特有种或特有亚种:非

    保育等级:无

    生息状态:台湾普遍留鸟

    特徵描述:小型体型,全长约14公分。雌、雄鸟羽色特徵大致相似,不容易用肉眼分辨性别。眼睛黑色,有不甚明显的米色眼圈,眼先黑色,有铅黑色的宽短嘴喙,适合啄食糓穗。喉部的黑色斑块在年长的成鸟愈明显,颊部的黑色斑在白色脸部羽毛的对比下,相当明显。白色颈圈除了正後方的栗色外,几乎环绕一圈。头部到後颈栗色,红棕色的背部有黑色纵斑,收翅时可见2条白色翼带,翅膀末端黑色;胸到尾下的羽毛污黄色。尾羽上半部土黄色,末段黑色。脚短,脚趾分布为前三趾,後一趾。脚与脚趾肤色,脚爪铅黑色,没有羽毛。

    族群分布:主要分布在欧洲与亚洲大陆,除了两极附近、海洋性海岛外,在全世界都可以看到他们。几乎遍布整个台湾,包括城市、农村、平原、丘陵地带与低海拔山区。

    生态习性:喜欢群体生活。在台湾除了高海拔的高山外,只要有人类的地方几乎就有麻雀出。除了繁殖季外,夜晚通常群体停栖在隐密的树林或建筑物可利用的地方过夜。经常成小群在树林或地面中活动觅食,喜欢啄食植物的种子、果实,乡间稻谷收割後,会有大群体共同觅食的壮观画面。常见其以蹦跳方式於地面移动,喜爱在泥沙地以身体滚动沙土,以达沐浴效果。繁殖季期间,为了给幼雏足够的蛋白质,也会改变食性,改以昆虫或其幼虫为食。鸣叫声音为单调的『唧-唧』,常在清晨鸣叫。典型的繁殖季在2到7月之间,有些甚至在秋季繁殖。交配时间很短,通常只有几秒钟,然而交配次数频繁。喜欢筑巢於建筑物的屋檐或通风孔,路灯、桥梁的排水孔也会利用。乡间常见筑巢於槟榔树上或大王椰子树上。巢型简单,巢材通常使用乾枯的草,有时也会利用塑胶带。雌、雄鸟一起负责提供建材与筑巢。较常见的窝巢卵数为3~4颗,一年有1~2次巢,甚至更多,依食物丰富度或繁殖成功率而定。幼鸟属於晚熟性,刚孵出的幼雏身体光秃无毛,眼睛未开,无法自行保温与进食,须倚赖亲鸟提供保暖与食物。

    相似鸟种:山麻雀的雄鸟。山麻雀的雄鸟颊部没有黑色斑,没有白色颈圈。头部到後颈红色。

    生态威胁:除了天敌如蛇类、赤腹松鼠、猛禽等对蛋体或幼鸟的捕猎外,乡间农民作物喷洒农药造成的集体死亡,以及作物周围所广布的鸟网也造成不小族群的伤害。

    参考资料

    1. 1991年,王嘉雄等着,台湾野鸟图监,台湾野鸟资讯社。
    2. 2003年,约翰、马敬能等着,中国鸟类野外手册,湖南教育出版社。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鹿角网地藻
下一篇:麝香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