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俊延、张玉珍。1988。台湾蝶类图说。台湾省立博物馆出版部。台北市。
- 徐堉峰。1999。台湾蝶图监第一卷。台湾省立凤凰谷鸟园。344页。南投县。
- 张永仁。2000。台湾赏蝶图监。晨星出版有限公司。台中市。
- 林春吉。2004。彩蝶生态全纪录。绿世界出版社。宜兰。335页。
别名:斐豹蛱蝶、黑豹纹蝶、黑端豹纹蝶、黑端豹蛱蝶、斐胥蛱蝶、裴胥、绿豆蝶、黑端豹纹斑蝶。
分类:鳞翅目(Lepidoptera)、凤蝶总科( Papilionoidea)、蛱蝶科(Nymphalidae) 。
形态:在蛱蝶类中属中型,成虫前翅长33-44公厘,展翅宽65-72公厘,雄蝶与雌蝶翅膀外观相近,但翅膀表面色泽不同,雄蝶翅表为橙黄色,有许多黑色斑点,其翅反面底色较淡;雌蝶体型较雄蝶为大,前翅表面端部黑色,具白色斜带,可明显区别雌雄。卵呈淡黄色,樽形,直径约0.8公厘,高约0.7公厘,雌蝶将卵产於寄主植物上或其他植物、枯草等物体上。
生态:成虫好於开阔的草地及林缘活动。喜访花,飞翔颇速。多世代性种,全年可见到成虫,除冬季成虫较少外,在6月至9月间较为常见。常可见成虫在大太阳下飞行,或停在草丛上及开合着翅膀爬行与晒太阳。雌蝶常在草丛中低飞,然後弯下腹部,在蓳菜类植物附近产卵。
食草:幼虫以蓳菜科(Violaceae)之小蓳菜(Viola inconspicua var. nagaskiensis)、喜岩蓳菜(V. adenothrix)、箭叶蓳菜(V. betonicifolia)、台北蓳菜(V. nagasawai)、如意草(V. arcuata)、台湾蓳菜(V. formosana)等植物为食。
分布:本种之分布亚洲地区西起西基斯坦,向东包括印度、斯里兰卡、尼泊尔、锡金、不丹、西藏、中南半岛,以及中国大陆之黄河、长江、珠江流域各省、海南、香港、澳门、台湾、朝鲜半岛、日本南部(包括南西诸岛)澳大利亚东部(徐堉峰,1999)。在台湾由平地至高海拔山地均有分布,兰屿也有分布记录。
附记:幼虫的食草主要为蓳菜科之植物,而这些植物主要生长於林道间向阳坡面,且较为裸露之处,如果使用除草剂清理,容易造成食草之死亡。此外道路边坡的水泥化与柏油化皆会对蓳菜类植物造成影响,进而影响其族群。此外台湾产蝴蝶中绿豹斑蝶(Argynnis paphia formosicola Matsumura)幼虫也是以蓳菜科之植物为食,目前族群数量也已相当稀少。
撰稿者:何健熔
图片提供:
资料库连结:www.tesri.gov.tw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