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科学技术 > 生物知识 > 宽扁叉节藻

宽扁叉节藻
2011-12-05 21:18:46   来源:   点击:

    学名:Amphiroa anceps Lamouroux

    Amphiroa anceps (Lamarck) Decaisne

    同种异名:Amphiroa dilatata Lamouroux

    科名:红藻植物门(Rhodophyta)、真红藻纲(Florideophyceae)、珊瑚藻目(Plocamiales)、珊瑚藻科(Corallinaceae)、叉节藻属(Amphiroa)

    宽扁叉节藻广布於热带、亚热带及暖温带海域,在日本、韩国、台湾、中国(东中国海、厦门)、澳洲、印度洋等地之海岸都可见。

    宽扁叉节藻在台湾,主要生长在恒春半岛和东部海域,全年可见,又以每年2月至9月是生长期,主要生长於低潮线附近至潮下带10~15公尺的深礁岩上,但在东北部则是近两年来首次记录,数量不多,偶见。

    宽扁叉节藻的藻体为粉红色至紫红色,或呈绿红色,含厚石灰质,藻体直立,高约4~10公分,丛生。叶状体基部呈扁平状,表面平滑,具叉状分歧,呈扇状开展,有节与节间之分,主枝关节清晰,下部节间扁圆形,上部节间则扁平,长0.55~0.8公分,宽0.11~0.26公分,边缘薄,中间中肋突起,并具有隆起黑点,顶端节间部则有环状横纹。

    藻体内部为多轴型。节间部的髓层是由3~6列长细胞,以及1~2列短细胞交互配列,长细胞约为34~86微米,短细胞为6~24微米。膝节长2.9~3公分,由5~12层细胞组成。

    宽扁叉节藻的生活史具世代交替,孢子体与配子体外观相似,属同型世代交替。配子体的精子囊及果胞都在生殖窝中生成,生殖窝则位节间部下面密生,突出体表(侧生);果胞枝为2 个细胞;四分孢子囊以目字型分裂。

    〈生态型海岸保护工法研究(4/4)〉一书详细纪录了2008年3月、5月及8月在台湾东部台东成功离岸堤、新港海堤及新兰突堤等地进行三季次调查,共发现了22种海藻。第一季潮下带及潮间带虽发现绿藻门石蓴科石蒪属(石蒪、孔石蒪)为优势种(覆盖率1.0~15%),但第二季的极优势藻种为红藻门珊瑚藻科的宽扁叉节藻(Amphiroa dilatata),潮下带覆盖率可高达25%,而第三季则无特别的优势种。由此可知,宽扁叉节藻在东部海域生产数量大,且以夏天为其生长季。

    在台湾,叉节藻属藻类常见的六种,除宽扁叉节藻外,还有短边叉节藻(Amphiroa brevianceps Dawson)、平滑叉节藻(Amphiroa ephedraea (Lamouroux) Decaisne)、叶状叉节藻(Amphiroa foliacea Lamouroux)、脆叉节藻(Amphiroa fragilissima (Linnaeus) Lamouroux)和扁叉节藻(Amphiroa pusilla Yendo)。而宽扁叉节藻和其他五种最大差异在於,其藻体基部为扁平状,其他均为柱状。

    另,包含叉节藻属在内的珊瑚藻科(Corallinaceae)之中的珊瑚藻属(Corallina)、宽珊藻属(Mastophora)、叉珊藻属(Jania)、中叶藻属(Mesophyllum)、(Amphiroa)、唇孢藻属(Cheilosporum)、边孢藻属(Marginisporum)等藻类植物,因含有丰富的石灰质,而成为重要的造礁藻类。即该藻类植物可将海水中游离的钙固定,在生长过後便会留下石灰质来造礁,而这些可留下石灰质的藻类泛称「石灰藻(calcareous algae)」,而由藻类造的石礁便称「藻礁」。「藻礁」是石灰藻经由胶结和钙化作用,沉积碳酸钙而成的,又当石灰藻类死後会留下此一底质,让後来者所利用,周而复始,便每年约0.1~0.2公分高的一层一层地沈积成为礁体,然而近年来由於大型的港口的开发辟建,以及工业区废排水或开挖工程造成沈积物,造成不少地方的藻礁不再生长,聚集的生物也不见踪影。

    ?  

    中文关键字: 红藻

    参考资料

    1. http://yehliu.blogspot.com/2009/05/blog-post_11.html
    2. http://formosa.ntm.gov.tw/seaweeds/search/search_show1.asp?ID=3&SID=197&keyword=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小卡利撒
下一篇:宽角叉珊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