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文宏,《台湾鸟类发现史》,台北:玉山社,1997。
- 方伟宏,《台湾受胁鸟种图监》,台北:猫头鹰出版社,2005。
- 方伟宏,《台湾鸟类全图监》,台北:猫头鹰出版社,2008。
- 陈加盛,《台湾鸟类图志》,台北:田野影像出版社,2006。
- 约瑟夫.姆.福肖,《鸟类大图监-透过鸟的生态认识全世界》,台北县:明天国际图书,2007。
- 台湾大学动物博物馆,http://archive.zo.ntu.edu.tw/bird/r_bird_index.asp?bird_id=B0165
学名:Porzana pusilla
俗名:小田鸡
目名:鹤形目(Order Gruiformes)
科名:秧鸡科(Family Rallidae)
命名者:Pallas(帕拉斯)
发现者:?
发现年代:1931/01/18
发现地点:埔里街字枇杷城(南投县埔里镇枇杷里)
特有种或特有亚种:否
保育等级:无
生息状态:稀有留鸟及冬候鸟。
特徵描述:
小秧鸡的外观呈小型褐色,伸长大小约18cm左右,羽毛通常有斑点或是条纹,颜色有棕色、黑色、灰色,具有伪装的功能,躲入湿地草丛中,可避免被人类或其他天敌所发现。其喙呈黑色弧度略为下弯,喙的基部呈橙色。小秧鸡的体型略有点像鸡,但脚比鸡更长,更适合湿地生活,翅膀短而圆,反映出在地面的生活方式。
族群分布:
其族群分布於欧亚大陆及非洲北部地区,冬季迁徙至东南亚及婆罗洲。繁殖於中国东北、西北、华北、四川,冬季南迁至东南、华南及海南岛度冬。
生态习性:
清晨及傍晚是小秧鸡最为活跃的时期,但其生性羞怯、机警,受到惊吓就会躲进芦苇丛中,并会发出「喀哩喀哩」的声音,常单独出现於河畔、沼泽、及水田附近的草泽地带觅食,食物则是以水中昆虫及无脊椎生物为主。
相似鸟种:红脚秧鸡、灰脚秧鸡、秧鸡、斑胸田鸡、绯秧鸡?。
补充说明:
1931年埔里早已经是台湾动植物标本采集业的重镇,远在日本的黑田长礼亦数度购买埔里的标本,可惜并未记载采集者。
中文关键字: 秧鸡 , 小田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