摺翅蝠
2011-12-05 21:24:51   来源:   点击:

    中名:摺翅蝠

    学名:Miniopterus schreibersii

    英名:Japanese long-winged bat

    分类地位:翼手目 Chiroptera 蝙蝠科 Vespertilionidae

    外形特徵:前臂长4.5~4.8公分,头体长4.6~5.4公分,尾长4.9~5.9公分,体重8.5~13.5公克。前肢第三指之第二指骨长度约为第一指骨之三倍,故栖息时第二指骨及第一指骨有反摺於翅内的现象。身体毛发呈黑褐色或褐色,腹面较淡,体毛柔密。鼻端有细沟,分左右两半;耳圆短,末端不超过头顶部,耳珠呈短曲状。本种因第三指之指骨甚长,故又称长指蝠或长翼蝠。前肢与掌指骨均特化伸长,连接皮膜形成双翼,飞膜呈淡褐色;前肢仅拇指有爪,後肢具五趾均有爪。齿式:门齿2/3,犬齿1/1,前臼齿2/3,臼齿3/3;总齿数= 36。

    生态习性:夜行性,以昆虫为食。为典型栖居於岩洞或隧道的种类,曾发现与台湾叶鼻蝠或台湾小蹄鼻蝠共栖一洞中,聚集之族群数量往往成千上万,此外,在各海拔的森林地区亦均有发现记录。每年5、6月为生殖期,雌蝠交配完成後,受精卵有延迟着床的生殖策略。怀孕母蝠每年仅产一胎,每胎仅生一仔蝠,幼蝠出生後受母蝠呵护哺育於怀中可达数月之久,母子关系紧密,7至9月为育幼期。

    栖地分布:本种分布甚广,台湾各地自低海拔的岩洞至中、高海拔的森林地区均有发现记录;虽然属於小型蝙蝠,冬季亦会活动於海拔2,500公尺的高山中。目前所发现的最大群集是在台湾北部一洞穴内之生殖群集,数量最多可达数十万只,相当可观。另在南部旗山地区则曾於一隧道内发现其渡冬群集。

相关热词搜索:

上一篇:拟短角单棘魨
下一篇:掌叶苹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