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大桥40+64+40m满堂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方案(一)
- 特大桥40+64+40m满堂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方案(二)
- 特大桥40+64+40m满堂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方案(三)
- 特大桥40+64+40m满堂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方案(四)
- 特大桥40+64+40m满堂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方案(五)
- 特大桥40+64+40m满堂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方案(六)
- 特大桥40+64+40m满堂支架现浇连续梁施工方案(七)
五、施工工艺流程
碗扣支架施工工艺流程见下图
六、施工方法
6.1 地基处理
1、清除桥位施工处的浮土、杂物,进行整平,20t振动压路机碾压。
2、表面覆盖一层10cm厚的角质砾土找平层,并碾压密实;地基处理宽度为15m。承台基坑回填处,碾压密实。
3、对于地面较陡的部位,采用分台阶方案,台阶处施工为60cm×60cm的条形基础。
4、20t振动压路机碾压,振动碾压不少于5遍,且最后无明显轮迹为止,地基承载力不小于200KPa。
5、在检测合格的地基上浇筑不小于15cm厚的C30混凝土基础。
6.2 支架搭设
在硬化好的混凝土基础顶面横桥向放置C20b型钢,在槽钢内放置底座,在底座上搭设WDJ碗扣式多功能脚手架。托架顶部放置15cm×10cm横桥向方木。上面放置顺桥向铺设的15cm×10cm的方木托梁,间距25cm-35cm,作为竹胶板(厚度1.5cm)的背楞。
顺桥向布置为:在梁高大于4m位置采用间距3×0.3+0.6,其他位置均采用0.6m。
横桥向布置为:
3×0.9+0.6(翼缘板)+4×0.3(腹板)+4×0.6(顶底板)+4×0.3(腹板)+0.6+3×0.9(翼缘板)
所有立杆必须设扫地杆。钢管接头应相互错开。横杆步距为1.2m。
为保证支架体系的稳定性,顺桥向每4.5m设1道通长剪刀撑。横向每隔2跨设1道剪刀撑,支架高度通过可调底座和可调顶托调节。
6.3 支座安装
1、支座安装前,测量放样支座位置尺寸并进行复核。
2、将预留孔内的PVC管及其他杂物清理干净,并将垫石顶面支座范围内凿毛,确保灌浆层的高度为2-3cm。
3、在支座四周放置4个螺旋千斤顶,通过螺旋千斤顶来调节支座标高。
4、用角钢活方木安装5cm高的模板,标高调整好后灌注无收缩砂浆。
5、支座预埋钢板在厂家渗锌处理,验收合格后进场。
支座安装施工流程见下图
6、施工注意事项及质量标准
安装支座前复测桥墩中心距离及支承垫石高程,检查锚栓孔位置及深度要符合设计要求。
支座安装要保持梁体垂直,支座上下板水平,不产生偏位。支座与支承垫石间及支座与梁底间密贴、无缝隙。
在模板安装前详细检查支座位置,检查的内容有:纵、横向位置、平整度,同一支座板的四角高差,四个支座板相对高差。
支座安装后即按规定锚固支座螺栓,灌浆固定。
预埋件在模板上的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应符合下表规定:
序号 | 项目 | 允许偏差(mm) | 检验方法 | |
1 | 支 支座 板 |
箱梁每一端两块支座板的高差 | 2 | 尺量 |
每一支座板四角高差 | 1 | |||
每一支座板的十字线或相交边缘的扭转 | 1 | |||
支座板中心偏离设计位置 | 3 | |||
2 | 螺栓 | 螺栓外露长度 | 0~10 | |
支座螺栓中心位置 | 2 |
6.4 预拱度设置
支架预拱度=非弹性变形+弹性变形+梁体反拱
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形通过支架的预压后确定。梁体反拱值按照二次抛物线过渡,其函数方程为:
Y=-4×f×x2/l2+4×f×x/l
f—跨中预拱度(m)
l—梁长(m)
6.5底、侧模安装
1、外模采用竹胶板木模,便于安装和拆卸。模板在安装前进行加工制作。
2、在模板安装之前测量碗扣立杆顶托标高,通过调整顶托粗调支架标高。
3、在两支点放出梁的平面位置,对于直线段箱梁可直接采用拉线的方法初步定出底模的平面位置,对于曲线段箱梁可根据弦高差初步定出底模的平面位置,然后采用全站仪、水准仪精确校模。再安装侧模与翼板底模并校模。
6.6支架预压
(1)、支架预压顺序
1#墩1#梁段预压—2#墩1#梁段预压—跨中2#梁段预压—边跨3#梁段预压。
(2)、预压方案
支架预压采用堆载砂袋的方式进行,按照四级预压加载,加载重量和方式如下:
一级加载至总重的25%;
二级加载至总重的50%;
三级加载至总重的75%;
四级加载至总重的100%;
在箱梁底模及侧模上逐层堆载砂袋,采用规格型号相同的砂袋,堆载前先称量1个砂袋的重量,根据堆载总重计算所需砂袋数量,分四级进行加载预压。完成加载预压稳定后再逐级卸载。
(3)沉降观测
1、预压作用
通过预压消除非弹性变形,确定弹性变形值并据此进行预拱度设置,同时检验支架的安全性能。
2、预压及测量
沉降观测点设置在箱梁模板外侧模顶处,每5m 一个观测点,每侧共计29个点。预压前,调好模板,测出所有观测点标高后进行加载。共分四级加载,每级加载均进行测量,直到支撑变形稳定为止,再进行下一级加载。
(4)、卸载及测量
加载完毕,支撑变形稳定后,将预压砂袋逐级卸载,卸载顺序和加载顺序相反,每卸载一级荷载应同时再次测量各观测点标高,以确定各观测点的弹性变形与非弹性变形,据此绘制沉降曲线。
(5)、注意事项
在加载的过程中,要时刻观察支架的稳定性和测量支架的变形量,当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将人员撤离到安全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