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开人们所创造的历史一书,我看到了古代的传统细致,现代的新兴创意。
吉鸿昌曾说过:「路是脚踏出来的,历史是人写出来的,人的每一步行动都在书写自己的历史。」从古至今,人类们不断创造自己的新纪录,也不断为「历史」书写着崭新的一页。然而,在书写的同时,我们也为自己的文化带来一丝丝新的色彩,新的创意,新的气息。从吟诗词到饶舌歌,从中式白米饭到西式小点心,从男尊女卑到性别平等。种种文化的变迁,乃是历史的脚印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因为科技的日新月异,使时代更加进步,文化更加多元,其实仔细一瞧,每个现代文化和古代的文化也有些关联,他们的关系也是密不可分的。
曾在新闻报导上看过,一则关于文化的传承最贴切的例子:云林县的霹雳布袋戏团,从第一代的阿公黄海岱五洲园布袋戏,传承至第二代爸爸黄俊雄的电视布袋戏,后来第三代的孙子黄文择、黄强华霹雳布袋戏电视、电影的发行,让黄家的布袋戏文化可以川流不息,绵延不绝的从几十年前流传至今。他们的理念,同样都是为了让布袋戏的文化可以散播到各地,在各地发芽、开花、结果,而实现这愿望的园丁正是黄家的三代。当然,云林县便是他们散播梦想种子最初的梦工厂。文化,就是要这样靠着一代接着一代的传承,不断改进,不断创新,不断融合现代的科技,发展出文化的新样貌。
另外,记得小时候,也曾看过姊姊参加学校的传统舞蹈社团──八佾舞。八佾舞是一种传统的祭祀舞蹈,主要是祭拜我们的万世师表──孔子,在祭祀的过程里,我们仿佛受到了古代至圣先师孔子美好教育理念的洗礼,在心灵上,也产生思古幽情、怀古追思的怀念情感。那种庄严神圣的气氛,又是一种不同于现代文化,而具独特味道的传统艺术。姊姊在这个社团中认识的,不仅是古代文化最真实的纯真感,也学习着用欣赏的态度去看待每个时期各有千秋的文化特色。
而我,我很喜欢语文,因为我认为语文,是一种人与人之间沟通的桥梁,我们可以把桥搭的更远,而路也就更长。在语文转变的过程,文字就是最具代表的例子。我们可以看到甲骨文如何成为篆书,篆书怎么转化为楷书,楷书又如何蜕变为草书,草书又怎么可以转变为行书。科技发达,造就的网际网路,也随着网友间的流行,创造一种名为火星文的文字。不管是什么时代所造就的文化,都应以欣赏尊重的心情去与它相处,如此,世界各地也就处处开满各式各样文化创作的花朵,处处有着不同的颜色、芬芳。
不过,有些人却总以批评和侮蔑去对待这些人类辛苦创造的文化结晶。威廉•詹姆斯曾说:「真正的文化是以同情和赞美为生,而不是以憎厌和轻蔑为生」或许在你眼里,这些文化毫不起眼,但它毕竟是先人流着汗水,努力耕耘所换取到的收获,我们怎能以「讨厌」两个字去抹灭古人们的心血?又或许现代,有些年轻人的流行文化可能不是你所认同的,但至少,我们可以多些肯定,多些包容,或委婉的给予建议,而不要只是一味的评论他们的不是。
文化可以是传承,可以是创新,可以是改进。我们可以将文化延伸至更远,扩大至更广。但最重要的,是保有最初文化的同时,改进再创新,创新再延伸。并且秉持着尊重、理性的态度去欣赏每样文化背后的辛苦历程。文化好比一个风筝,即使经历风吹雨打,即使狂风骤雨,人类依旧靠着细细的一线,紧紧拉着风筝,好好握住,不让它飞走,还要让它越放越高。慢慢阖起历史一书,而我,不是不想看,不是没看完,是因为我们还要继续创造,继续编写──它是没有最后一页的。